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蒙台梭利与她的儿童教育观(4)

蒙台梭利与她的儿童教育观(4)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25日  字体:

  

 

这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的精神生命能自然地得到发展,并揭示它的内在秘密。为此,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障碍物,使环境更适应幼儿内在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他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应该使幼儿能在环境中找到发展他自己真正功能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使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能变得独立。

 

这是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能安静而有秩序地生活,以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幼儿也能有规律地生活,减少生命力的浪费,有利于正常的发展。

 

这是一个愉快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幼儿自己的。它们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整洁白色的教室,特地为他们制作的新的小桌子、小凳子和小扶手椅,还有院子里的草坪等,对幼儿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充满生气、欢乐、真诚和可爱,毫不疲倦地工作,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因为这种环境并不仅仅是让幼儿去征服或享乐的环境,也是能使他完善自己的各种活动的一种媒介。

 

总之,一个适宜的环境必须能促进幼儿天赋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和发展。因为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有赖于不断地使幼儿和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有赖于最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说,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实际上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如果儿童没有这种环境,他的精神生命就不能发展,而一直处于虚弱、乖戾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这种儿童会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是不能自助的、缺乏智谋的、厌烦的、易于陷入怪念头和非社会化的。”(②本书第164149页。)

 

为了能够给幼儿一个适宜他发展的环境,蒙台梭利始终强调指出,这种环境必须由理解儿童和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教师来准备。

 

(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

 

由于幼儿在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和压抑以及不适当的干涉,因此,幼儿就不能实现他自己发展的原始计划,而会在人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出现各种歧变,并且这些歧变最初是难以察觉的。蒙台梭利甚至指出:“在儿童训练中的一个最初的错误可能会成为他精神生活中无数歧变的根源。”②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心理歧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是心灵的神游。受到这种心理歧变折磨的幼儿会坐立不安地乱动,尽管他们充满活力,但是毫无目的。他们做事有始无终。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能量失掉了终极点,不能固定在某种东西上,从而毫无目标地漫游,陷入漫无边际的幻想之中。在蒙台梭利看来,心灵的神游代表了幼儿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防御。只有当幼儿的这种心理歧变被消除了,“他们激动的幻想和坐立不安的动作消失了,他们平静地面对现实,开始通过工作使自我完善。……他们无目的的行动变得有方向。他们的手臂和大腿成为渴望了解和真正认识他们周围现实的心灵的工具。对知识的探究……替代了无目的的好奇。”(②本书第158159页。)

 

二是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的幼儿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正常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在蒙台梭利看来,心理障碍“是一种意志完全无法控制的心理防御,它会无意识地阻碍儿童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②它犹如一堵封闭精神并把它隐藏起来的墙,一种针对外部世界的防御工事。如果不消除这种心理歧变,一些人就会带着他们在童年期被设置的心理障碍度过其一生。

 

三是依附。产生这种心理歧变的幼儿过分依赖成人,缺乏充满活力的心理能量,似乎他们的整个生命都依附于他人。他们会表现出充满深情,易于掉泪,神经过敏,老是显得不耐烦。他们要求成人跟他们玩耍,给他们讲故事,给他们唱歌,以及永远不要离开他们。尽管他们会不断地问“为什么”,但实际上那是让他们依附的人一直呆在他们身旁的一种手段。他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他人的意志。在蒙台梭利看来,依附将会导致幼儿陷入一种冷漠状态,使幼儿的富有活力的创造性能力衰退。

 

四是占有欲。表现出占有欲的幼儿往往会渴望拥有他们急不可待地想要的东西,牢牢地抓住它,并把它藏起来。他们保卫这件东西就像捍卫自己的生命一样。有时为了占有他们都想要的同一件东西而争吵打架。至于有一些缄默气质的幼儿会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一些无价值的东西。他们收藏的东西五花八门,相互之间毫无关联。他们不与他人争夺,但如果有人试图夺走他们所收藏的东西,他们会竭尽全力地进行保卫。在蒙台梭利看来,这些幼儿把自己依附于物质的东西上,实际上表明他们的心理能量被转移了。这样,就会打乱他们的协调和基本平衡,阻碍他们心智的正常发展。

 

五是权力欲。它是跟占有欲相关联的。表现出权力欲的幼儿开始觉得有强有力的成人在场时,他们的自我感觉就良好,进而想利用成人来获得比通过独自努力所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并且,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出越来越多的不合理要求,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和变化无常的欲望。蒙台梭利指出:在成人对儿童的要求作出让步,儿童得到了初步的胜利之后,儿童就会“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最终,成人被用来满足儿童欲望的这种错觉化成了苦果。因为物质世界是极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漫游入无限之中,最后产生了抵触和剧烈的冲突(”②本书第167170页。)。

 

六是自卑感。在成人的藐视、暴虐和不适当的干涉下,不断受到挫折的幼儿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和笨拙的,是隶属所有人的,是惟一被认为靠不住的人,是个低劣的人,甚至比禁止他们碰的东西还要没有价值。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活动是毫无价值的,自己的行为是惹麻烦之源,从而产生沮丧和缺乏自信的情绪,压抑了行动的欲望,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惧的状态之中。随着自卑感的产生,幼儿又会表现出胆怯、迟疑不决、畏缩不前、经常流泪以及绝望的神志。蒙台梭利强调说:这是一种内在的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作为一种无能和比其他人低劣的感觉而在他内心固定下来;这将使儿童陷入日常的生活冲突中去。”②

 

七是恐惧。这种心理歧变在过分依赖成人的幼儿身上特别容易发现。由于成人利用幼儿的无知,借助到处存在着的可怕形象,使得幼儿的恐惧加剧了。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害怕过马路,或者害怕床底下有猫,或者害怕看到鸡,或者害怕雷雨的夜晚,等等。在蒙台梭利看来,使儿童接触现实,体验和理解他周围环境的任何东西,这将有助于他们摆脱这种感到害怕的紊乱心态。

 

八是说谎。幼儿的这种心理歧变说明了幼儿心理的紊乱。它是一种隐蔽心灵的外套。但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谎,有着不同的起因。例如,有的谎言起因于幼儿企图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除了编造故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意图;有的谎言起因于幼儿一时的冲动,往往没有仔细推敲和修饰,只是一种防御性的反射;有的谎言起因于幼儿懒惰和对发现真理不感兴趣;有的谎言起因于幼儿有意识地用来自我防御;有的谎言可能是幼儿巧妙推理的产物。蒙台梭利强调指出:“说谎并不是可以奇迹般地消失的一种歧变。它更需要的是改造,而不是转变。清晰的思想、跟现实的接触、精神自由以及对善的和崇高的东西有积极的兴趣,这一切提供了能改造儿童心灵的环境。”(②本书第175173页。)

 

幼儿的这些心理歧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随着一种歧变的产生,往往又会产生另一种相关的歧变。因此,在一个幼儿身上就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心理歧变的情况。蒙台梭利说:“心理歧变就像繁茂的植物的分枝,能朝四面八方伸展出去,但是,它们都来自同一深层的根部,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正常化的秘密。教育上的一个常见错误是把这些歧变看做互不相关的孤立的存在。”②

 

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状态。而幼儿一旦出现了心理歧变的征兆,也就失去了保护自己并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敏感性,同时也会引起身体的失调。对于这种功能性的疾病,必须进行精心的治疗,才能使幼儿正常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和成熟。反之,就会使幼儿跟他人生的目的分离,导致他以后生活中的最大偏离。所以,对一个幼儿来说,“如果他没有消除自己的歧变,这些歧变将伴随他终生”(②③本书第1618147页。)。只要儿童不按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受到歧变的折磨,人也将永远是不正常的。

 

(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

 

在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中,儿童和成人(父母和教师)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当儿童的发展达到他能够独立行动的阶段时,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当然,没有一个人会完全阻止儿童看和听,进而阻止他明智地征服他的世界。但是,当一个儿童开始独立地行动、走路、触摸各种东西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即使一个成人是真诚地热爱儿童,但在他的内心仍然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本能。”②成人不准儿童的小手东摸西碰,不准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的练习,等等。这样,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必然造成对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使得儿童不能正常地发展,以至产生心理的歧变。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2337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