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师:稍等,这是她自己使用的批注符号,大家看,非常得清晰,请接着说。
生:这些时间可以说明他挖得时间非常得长。没人再来阻挡他,从这个“再”字可以知道已经没人再来阻挡他了,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
师:你怎么知道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
生:因为人们因为失去自己的孩子绝望了,课文前面说过。
师:她在批注这段文字的时候联系前文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真会学习,接着说。
生:他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别人就没有再来阻挡他了。
师:这也是前面课文中的文字,精神失常。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就是说明他浑身上下都很脏,环境非常恶劣,双眼布满血丝,因为他挖了整整36小时没有休息。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能会发生一些余震,会使一些碎片划过他的皮肉,流下了血。这一切都说明父亲不怕脏,不怕累,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明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父亲对儿子的爱!孩子们,别小瞧了这个“爱”字,这是深入思考后的结果,课文中提了“爱”字没有?
生:没有。
师:让我们为这个“爱”字喝彩!
(全班掌声)
师:激动之余,请让我把这个“爱”字记下来,(板书:父,子,爱)
师:好,第一小组,请继续汇报。
生:下面,我们来说说,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样写,更加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就是因为父亲爱儿子,所以才不怕脏,不怕累,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寻找儿子。
师:说得好!不顾自己的安危,你也用上了自己积累的词语,很不错。
生:我来补充一下,这样写有两点好处,第一,可以让我们想象父亲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不断地挖掘,不顾自身安危时的样子。第二,和其他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在前文可以看到,请大家看第5自然段,我为大家读一读: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这是其他家长的表现,他们虽然也痛哭并大喊,但都放弃了生存的希望,只有这位父亲没有放弃,不绝望,坚持相信他的儿子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