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让文中的空白亮起来。有些课文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
“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
该用好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填补亮丽的色彩。《雪
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留有空白,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抓住
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
空白。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这部分内容尤其注意给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
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
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毕竟是低年级的
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进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想
象能力。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很
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让课文学习成为探究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验教材给我们留出选择
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求知欲、培养进
取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5.演示课件,突破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
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
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
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我们能把故
事往下编吗?”虽然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对课文兴趣肯定未减退,我引导他们
去探索:你们可以再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家长等方法,一定可以把故事编出来。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充分的探索会让学生学到不少自然、气象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故事,学
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五.说反思
本说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意给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
发展的空间。
1.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
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
,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
悦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
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
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的,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
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2.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
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整个课堂书声琅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
在课堂上,基本看不到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单向呆板的传授性教学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依据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或引导自读文本,让学生在从中发现知识,进而展开学生、文本、教师间的互动
对话。寓知识习得过程,方法感受和情感交流于一炉。 另外,借助动画片的设置不仅巧妙地导入了
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性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声情并茂的动画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3.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落实
三维目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再现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求同
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一、语文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凭借语文教科书,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语文活动,是学生理解语言,掌
握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为了独立地面对世界;学
生学习是为了和谐地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