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说课内容
六里中心小学 傅敏娟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课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主要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朗读对话的方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坚持以读为基础,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对话的能力。
一、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 略讲第一自然段,以复习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 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 首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动画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就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
4、 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看一看小蝌蚪的变化。
(2)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3) 体会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语气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 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 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 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 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
(1)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 、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3)在理解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时,出现的几个动词学生较难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图片及课文内容读一读,演一演,从中感悟青蛙妈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