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class=MsoNormal 0pt; 0cm TEXT-INDENT: 18pt>《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与评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

教学评析    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赵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建构,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2.“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训练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开发,注意与生活建立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

学习目标

1.认识“灰、腿”等9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青蛙一生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小蝌蚪?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谈谈对蝌蚪的了解,如果学生谈出来,教师要鼓励,并且要问一问学生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如果学生不了解,教师可以讲解蝌蚪的特点、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你们说的小蝌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估计: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5、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吗?

一、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再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同桌之间还可以交流交流。

(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要巡视指导,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出示识字卡片,指名学生读生字,并组词,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重点强调字音、或字义、或字形。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你们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你读懂哪些问题?(轮流指名学生读课文,注意每段过后,让学生改错、或正音,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不确定的,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

二、    再读课文,指导写字

1、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再练习把这篇课文读读好吗?(采取男女生对读,轮读,比赛读,齐读,小组读等形式)

2、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课的生字。请同学们看课后的生字表格,你发现这些生字有哪些规律,同桌互相说说,怎么写才能写好?

(学生观察、议论)

3、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提出生字后,教师要问其他同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教师边讲边写,再问:“老师写得怎么样?”如果学生挑出毛病,教师再写,直至学生满意。)

4、你们也应该像老师这样,认认真真的写,好,现在大家动笔写吧!(教师巡视,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并且把写得好的,拿到前面展示。)

三.    外延伸,搜集资料

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同学们对小蝌蚪一定很感兴趣,对吧!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再详细地查找一下小蝌蚪或青蛙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交流好吗?

 

第二课时

一.  固词语,交流资料。

1.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看形体表演猜词语”。

(出示词语,一名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创造性表演,另一名学生猜是什么词语。“蝌蚪”“鲤鱼”“乌龟”“青蛙”“游来游去”“捕食”“摆动”“蹲着”)

2.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是吧!上节课老师还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呢?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查阅的资料,可以是小知识、图片、儿歌、歌曲等)

3.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片,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边看边听边想,你想怎么学习这篇课文?(点击课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读。)

2.    商讨学法,自主学习

a)                       同学们都听入迷了,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简单说说)

b)                       这篇课文很有趣,你们商量一下想怎么学,然后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商量后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的学习方法可能各有不同,教师注意优化学习方法,再适当的给些建议,使师生达成共识。基本把握:读句子,找词语,想问题,读出感情。)

c)好,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小组可以展开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4-5人一组,开始自学,教师参与,随机指导。)

3.    汇报交流,点拨深化

(注意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让按课文的次序汇报,课文的解读与问题的生成以学生为主,在学生体会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在抓住时机反问,揭示课文的重点,把握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学生能问的,教师不问,学生能读的,教师不读,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

a)汇报第一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的外形是什么样的?“甩着”是什么意思?换成“拖着”行吗?你能用动作体会一下吗?你读出小蝌蚪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吗?谁能读得更好?

2、汇报第二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看见了谁,怎么问的,怎么说的?小蝌蚪问鲤鱼是什么语气?谁能读出来?鲤鱼的话怎么读?同桌互扮角色读。

3、汇报第三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又遇见了谁,是怎么问的?乌龟怎么回答的?小蝌蚪为什么要问乌龟呢?你能学着小蝌蚪和乌龟的样子读一读吗?同桌相互读一读。我来扮演乌龟,你们来扮演小蝌蚪读一读,怎么样?

4、汇报第四、五自然段

点拨要点:请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已经变成什么样了?她看见了谁?小蝌蚪为什么一下子就认出妈妈了?小蝌蚪见到妈妈是什么心情?怎么读?怎么读出青蛙妈妈的话?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

5、汇报第五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的尾巴怎么不见了?“已经”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你能想象一下他们跟着妈妈怎么捉害虫的?他们生活的会怎么样?谁来读一读?

4.    回归整体,领悟思想

a)刚才同学们汇报的可真好,谁能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学生推荐)

b)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如果学生不问,教师问:小蝌蚪找妈妈,问了鲤鱼,又问了乌龟,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把妈妈的特征说全面了呢?害得蝌蚪走了那么远的路?)

c)读了这篇课文,你以后应该怎么做事呢?(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体验,站在不同的角度说,说多说少都可以,只要说出心里的感受就表扬。)

5.    创设情境,表演体验

 1、《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很有寓意的童话故事,你们愿意不愿意表演出来呀?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练习一下,然后,老师要推荐一组到前面来表演。

2、推荐一组同学,老师简单给学生化装,戴上头饰,学生创造性的表演。

3、学生评议。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建构,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所以问题的生成,阅读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商量的语气建构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放弃了教师的权利,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起主导的作用,例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组织,问题价值的取向,教学时间的调控等。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很多学习方式与内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教学艺术。比如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提不出来,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怎么办。教师在什么时候,指导学生朗读,在什么时候与学生合作,什么时候与学生讨论,这些心中必须有个基本的预测。教师还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本事,那就是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不能变,变的是学生的针对问题的理解及不同的体验方式。学生针对某一课文内容的解读,首先按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如,我读、我说、我问、我画、我演),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自己读议不意味着对内容的全面理解,或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导向,那么教师就要点拨,生成有价值的东西。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注意“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训练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开发,注意与生活建立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

低年级阅读教学伴随着识字任务,识字要和阅读结合起来,主张在读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形上,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与态度,识字要注意与写字相结合,要扎实的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转载http://www.fxhj.net/oblog31/user1/lunyu2006/archives/2006/406.html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509_1246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