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在家里》案例研究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在家里》案例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一、主题内涵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就提醒着我们应该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的“大语文课堂”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这么多的识字量,怎样才使学生记住这些字并喜欢学习汉字呢?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如果我们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堂网 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在家里)
此文转载


二、案例描述

《在家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一的第三课,本课有一幅插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为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用品,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短文说晚上爸爸看报、妈妈看电视时,“我”给他们送上水果。“我”是一个尊敬长辈、会做事的好孩子。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认记8个带新偏旁的生字。

看图识字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拿出来,看你会不会读

(出示课件)

  师:同桌之互相合作读一读,如果有什么不会的怎么办?

  生1:拼一拼音节

  生2:问同桌

  生3:问老师

  生4:看图画

  生5:猜一猜

 (学生同桌合作读词语,读好的同学举手)

  师:我来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词语)

  师: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茶几”的“几”这里读第一声

  生:多音字

  师:对了,它有两个读音,“有几个”的时候读第三声,“茶几”读第一声,我们再读读它

  生:茶几

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出示课件)

  师:你喜欢家里的沙发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1:很软,坐上去很舒服

  生2:可以跳

  师:能不能把舒服的感觉读出来

生:沙发(指名读)

师:你喜欢看报纸吗?你从报纸上能知道什么?

生:各种新闻

师:看报纸能了解国内外大事,做个关心国家的人

    在来读读它

师:台灯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们用它来干什么?

生:可以看书、做作业

师:看见它就像看见好朋友一样,我们再读读

生:台灯

师:谁愿意来当小老师领读

生:台灯
(语文课堂网 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在家里)
此文转载

师:电视的用处就更大了,你们都看些什么节目呢?

生:动画片

师:除了动画片,你们还看什么呢?

生:动物世界

师:真好,喜欢大自然的动物朋友

师:来开小火车读一读

字理识字

1、师:大家读锝真棒。词语会读了,那单独出现的字呢,你认识吗?

(拿出生字卡片: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生:沙(指名读)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生1:用拼音

生2:用词语来记住

生3:谁还认识带有三点水的字

生4:洗、江

生:发

生:报

师:我们把这个字左边的提手旁换去,换成一个(月字旁),变成了我们学过的(服)

生:纸

生:台

生:谁能用“台”来组组词语

生:台湾/讲台

生:灯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1:左边有个火

生2:根据拼音来记

生:电

师:谁能说说带有“电”字的东西

生:电话/电脑

生:视

师:(遮住左边),这个字,我们都认识了,是什么字

生:见

师:电视是用眼睛看见的,再读读

生:视、

快乐识字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注意最集中,谁的记忆里最好,老师拿起4张卡片,先大家读一读,然后我藏起一张,你们来猜猜是哪张?

   (沙、发、报、纸、藏起“纸”)

生:纸

   师:我们来更难一点的,老师再加进4个字,猜猜,我藏的是哪个字?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藏起“视”)

   生:视

自主识字

  师:在家里,我还能认识很多字,有

  生1:洗衣机

  生2:地毯     (拿起词语卡片,让学生读词语)

  师:家里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可以想我这样让爸爸、妈妈帮忙写好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冰箱”就贴在冰箱上,“地板”就贴在地板上,希望你时时刻刻都处在我们的词语王国里  

 

三、思考提升

汉字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是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中国文化是汉字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给汉字以深刻的影响,而汉字像一面镜子,映现着中国文化的万千气象。汉字系统是在所有现存语言中,是历史最长、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服务的书写系统,它是人类无可置辩的最伟大、最具特色的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汉字将是一个永远不息的课题。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在本课中采用“看图识字”、“联系生活识字”、“字理识字”、“自主识字”,使学生充分掌握识字方法,将枯燥的识字变得轻松,将识字教学从课内引向课外,通过学习使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核心是兴趣的建立与利用,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如“快乐识字”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识字,真正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布置、检查、展示、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 。 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这一个环节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

例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店铺鳞次栉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商品的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回家去问家长或老师,也可以请出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公公来帮忙。又例如认识了同学,记住他的姓名,全班的小朋友的名字都记住了,一、两百个字也就认识了。如在家看电视时,要求学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这些句子,认一认你见或学过的字,加深对所学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朗诵几篇;过年过节,亲人来信了,发短信了,也去读一读,有时也写一写信;过年时家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抄一抄,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触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运用生活经验,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语文课堂网 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在家里)
此文转载

四、拓展延伸

探究字源,借助偏旁理解字义构字的规律,教识字的方法。追溯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就其造字法而言,常见象形、指事、会意及形声。关于象形,许慎所下的定义和所举例字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再如“山、木、女、须”等。关于指事,“视而可冶,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再如“不、刃、亦”等。关于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如“河、饱、郊”等。在四种造字法中,为数最多的是形声字,约占80%之多。许慎的《叙》对汉字起源和发展作了高度概括:“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盖,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许慎道出了汉字最本质的两个特点:象形和形声。传统的所谓象形、指事和会意等方法,其实都是用图形表示词义的方法。这类方法得以充分运用的前提,是文字的象形程度高。形声字的“形”是以它的字义来与其所表示的词义发生联系,它的“声”是以它的字音来与其所表示的词的声音发生联系,只要“形”和“声”的约定造成的字义和字音不因象形程度的降低而发生变化,那么它们就能较好地表示词的声音和意义。

对汉字字源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字的造字原理,我坚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汉字,体会学习汉字的快乐。我主张学生学过之后就能清晰地记住,达到终生不忘的目的,强调识字课堂教学效率。仅以几例说明,教学“初”时,记忆“衤”是学生记忆难点,若讲清本义是“用刀子裁剪衣服的第一道工序”,后引申为“开始”之意,如“初冬”、“初次见面”,学生记忆情况就会立竿见影,知其义方可轻松记忆。再如学习“染”,上右半部“九”是记忆难处,易与“丸”相混。如果教师这样讲:染布时,将布放入大木桶中(下半部的“木”),加入水和颜料(上左半部的“氵”),经过九道工序方可成色,就是上右半部的“九”。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记清这个字。再如安子介先生在《二十一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一文中讲:“科”字是意以“斗”量“禾”(“计量”是科学的起点);“学”字是意小孩(子)在小范围内,用两只手(臼)计数筹码;“技”字是“扌”和“支”拼起来的,“支”是十个手(“又”字是由“手”字转变而来),就是说,双手至少要使用五次,熟能生巧,加上“扌”,那指再多一只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字形特点,创造方法自行识字,有些特殊结构的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个字。尽管学生的那些识记的方法还很不成熟,甚至幼稚可笑,但是,让学生自己动脑识记的这个过程却是非常重要的,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再造想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因为“汉字”能使人 “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每每学习一个汉字,就象听一个古老的故事,在轻松识字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在有形与无形中形成一种能力,一种深积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久而久之,汇成一股巨大的知识潜能,其能效是不可估量的。
(语文课堂网 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在家里)
此文转载
http://218.108.46.77/oblog/user1/heqianling/archives/2007/419.html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509_1237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