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一年级组的〈〈邓小平爷爷植树〉〉集体备课

一年级组的〈〈邓小平爷爷植树〉〉集体备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一年级组的〈〈邓小平爷爷植树〉〉集体备课

走近邓小平爷爷
一年级组的〈〈邓小平爷爷植树〉〉集体备课
杜小敏:这篇课文篇幅过长,对于刚跨入一年级下册的孩子来说,二、三课时能否把课文读通顺都让人担心!
阮莉莉:像此类领袖人物的课文选入的目的是什么?是缅怀领袖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样的课文怎样上才能让孩子们感兴趣呢?
邓 敏:是啊!这样的课文篇幅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课前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预习。不过我已经让孩子们去预习了,而且在预习过程中,有个孩子居然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老师,邓小平爷爷是你爷爷吗?我一想,是呀!我也姓邓。可仔细想想,看来孩子们对于邓小平爷爷是何许人也一无所知!
金 里:对,所以课前一定要让孩子们首先了解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
杜小敏: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调查,也可以是我们自己找些资料带领孩子一起去了解。
阮莉莉: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领袖人物的距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课后同样可以补充一些有关邓小平爷爷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文章,让孩子对邓小平爷爷有更深刻的认识。
金 里:这篇课文有好几个成语,如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兴致勃勃、引人注目。还有好多学生不理解的词,比如茁壮、挥锹、不满。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首先应该解决这些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杜小敏:我觉得这篇课文应以读为主,以识字、写字为主线。
邓 敏:是应该以读为主,不过对这篇文章,我觉得应以抓重点词入手,以重点词带重点句,在品读重点句子中去感悟文本,感悟邓小平爷爷做事认真的态度!比如我们可以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等词,在孩子们理解这些词的基础上,去研读“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在品读中去进一步去体会、感悟!
金 里:是的,抓住关键句进行品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定会更到位!我想,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植树。这样,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对领袖人物精神品质的赞美中。
阮莉莉:在文本的理解中让学生去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这本身对学生的意义也更大!
杜小敏:重点句理解了、品读了,那这样整篇课文的朗读也应该不成问题了。
“春天”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组 记录、整理 :孔志红
又是一年春来时,又一次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感受那春草,烂漫的春花,春风之柔和,细细的春雨中去感受春天如小姑娘般的娇媚、春天如青年一般有着勃勃的生机,又如初生的婴儿般充满希望。备课之前,我们六年级的老师就兴致勃勃的做在一起回忆起那有关《春》的美好。
留新莲:这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只有让学生亲自品尝,观其色,闻其香,再动筷子,夹入口中,细嚼慢咽,然后细细感悟。
王洪富: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为主。从赞春的三个比喻句为引导,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抓住句子对比着读,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把句中的表示数量的几个词抽去读一读,比一比,学生读了以后很快发现这样写更能体现在春天里的快乐,喜悦,最后怀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汪辉:我特别喜欢上这篇文章,每次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学生也爱上了春天体会到春天的美妙。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春天,欣赏春天。也深刻体会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得播种希望,作好一年的打算,珍惜春天大好时光,另外,学生还积累丰富的词语。
……
一说起这篇经典课文,大家都有自己的经典教学片段,谈到尽兴时。大家不由地一起打开书读起来。
2月25日,孔老师就怀着这样一份“春”的激情走进教室。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就这样我和孩子一起在“春”的诵读中走进《春》,一打开书,还未说自由读,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读起来。
下课了,感觉好象还没有尽兴,一走进办公室就说起自己的“得意之处”来。这时,汪老师建议道:我们能否能将这册教材中的四篇都和春天有关的课文进行整合,学学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法,来个关于“春”的主题呢?
  对呀!把《春》《花潮》《鸟的天堂》和《只拣儿童多处行》结合起来考虑,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值得一试,值得期待,于是,办公室里又响起我们热烈的讨论声……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4939c87b0100076t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486_1757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