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课堂——教学《夏夜多美》有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呆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夏夜多美》后的几点感受。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时,课一开始,我播放了配有江南名曲《采莲》,让学生感受夏天池塘美景的录像。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了夏天池塘的美景,夏天真美啊!夏天的夜晚更美。这节课我们就到这(课件、课文插图)美丽的地方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引出课题。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接着,让学生观察插图,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物,联系课文,自由畅想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物助人为乐的品质。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让学生亲自去听、亲自去说、亲自去读、亲自去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拼读生字,再带着自制生字卡片去考考别人,然后让学生从这两个学习过程中发现容易读错和比较难记的字,再谈识记这些字的方法。学生就能说出有趣的识字方法,像“两排拉链”(非);“月亮要睡觉”(腰);“八个人一起走”(趴)。最后再以赛读,做爬山游戏等形式巩固生字。因此,课章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作用于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常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亨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性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学习讨论活动和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指导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在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插图上有什么?谁在做什么?他们会说什么?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讨论结束,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整个过程在观察、讨论、学习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
4.相信尊重宽容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采取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老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要学会“哄”学生,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高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为主。苏霍姆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在课堂上经常有差生举手要回答问题,可当你要他回答时,他却回答不上或是答非所问,不应去责怪他,而是微笑的示意他坐下,甚至要表扬他们说:“你很勇敢,敢举手回答问题。”或是“你有进步了,坐下再好好想想,你会想出答案的。”做课堂练习时,一些简单的基本题,我都会请差生起来回答,如果答对了,或只答对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时刻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由此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老师,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的感受就是一切顺乎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课堂充满活力,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363001 福建漳州市天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