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中,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应该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现就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谈谈几点感想。
一、读文
  在开始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演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体文体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然后,通过简单的模仿说话,了解并掌握另一种文体——介绍体;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文体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交流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白小科研网

 

 

 

 

 

 

 

 

 

 

 

 

 

 

《小壁虎借尾巴》 一课的说话训练设计 作者 秋语 日期 2006-4-13 10:06:32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结构相同,每一个段落都通过先写小壁虎到什么地方,看到谁正在干什么,然后写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最后写他们都没借自己的尾巴,都向小壁虎说明了各自尾巴的用处。我把本课的说话训练点放在课文的最后一小结:“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这时,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小壁虎的角色,“妈妈”要注意倾听小壁虎是怎样把借尾巴的经过叙述清楚的。而对小壁虎的要求,不但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每次借尾巴的经过,而且,在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妈妈”的提问,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一问一答来表达出来。第二设计点利用文本,把说话和写话结合起来,先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些什么用处?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口头编编童话,像课文里的结构一样,写小壁虎先到什么地方,看到谁正在干什么,然后写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最后写他们都没借自己的尾巴,都向小壁虎说明了各自尾巴的用处。这样的模仿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文本。结果,学生的表现让我比较满意,基本上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分别让小壁虎向松鼠,老虎,蛇等小动物借尾巴,并能说明各自尾巴的用处。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转载自http://www.lgsx.net/blog/user1/56/archives/2006/855.html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486_1642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