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教《乌鸦喝水》看课改
——兼评小学语文“新课程 新理念”教学大赛
深圳市沙井教研室 邹武林
回放
时间:1994年9月21日下午
地点: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试教培训会议现场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乌鸦喝水》
执教:博白县教研室 邹武林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人教小语资源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人教小语资源网)网址是www.pepxiaoyu.cn】
一、 引入课文
师:请同学猜一个字谜:像鸟不是鸟,什么也不少,就是眼睛少,其实也是鸟。
(引出课题)
师:学习本课你们想知道什么?
( 幻灯打出教目标:1 学会课文的11个生字,能用“到处 渐渐”说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乌鸦的聪明机智。
二、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会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
(生听录音朗读示范)
(生每人一段轮流朗读课文)
(生认读生字,先集体读,,再开火车读,解决生字的读音)
三、 细读理解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解释生字词
师: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
(读第一段 比较生字“渴 喝” 解释“到处”并进行造句练习)
师: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品读“可是,瓶子里水不多……”一句,重点读好“可是 不多 又少”和“怎么办呢”)
师:乌鸦是怎样想出办法的?
(生找出课文句子,朗读。品读解释“许多 办法”)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找出句子,重点读好“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一句,理解“渐渐”并用它说话练习。)
四、 总结,有感情朗读课文,学写生字。
师:多聪明的乌鸦呀,它聪明在什么地方?
(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段,进行体验)
(写字练习)
五、 拓展训练
六、 师:假如你是乌鸦,你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
(同桌讨论 提出用叶子做勺子舀、用管子吸等办法)
课堂实录
时间:2003年3月19日下午
地点: “新课程沸吕砟睢苯萄П热殖?br />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乌鸦喝水》
执教:深圳市荣根学校 周捷
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看一个图片,这是什么鸟?
生:是一只乌鸦。
生:乌鸦喝水。
师:你们和乌鸦打个招呼。(生打招呼)
师:你是怎样记住“乌”字?
生:“鸟”和“乌”两字都差不多。
师:你知道“乌”字为什么没有一点了?(生答出出来)
师:太黑了,眼睛都看不见了。
师:你是怎样记鸦字。
生:有个鸟。
师:喝怎么记?“渴”怎么记,为什么要用三点水做偏旁?
生:“渴”与水有关。
师:读一读4个生字。(生读)
师:读课题。你们怎么如此聪明?老师只读一遍就会了。
师:请读一遍课文,有不会的生字怎么办?
生:看拼音
生:问老师。……
(生读书)
师:再读每二遍,要动笔,标出自然段。(生读书,标自然段)
(展示学生的所标的段)
师:与伙伴合作读书,比一比,同学有还会的也要帮助。
(生合作读书)(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把这个故事制作成动画,想不想看一看?
(播放动画)
师:好不好看?“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你没去过的地方都找到了。
生:什么地方都去找。
师:是呀,山、坡……都找了。读一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读出找水的困难。
(品读该句)
师:你读得真好。男同学来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比一比。
师:“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你读得高兴吗?大家读得高兴一些。
(生高兴地读)
师:书上有个句子说明它喝不到“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能办呢?”
师:瓶子怎么样?老师带来了4个瓶子,你们比一比应该是哪能个?
生:第4个。
师:为什么?
生:读——水不多,瓶口又小。
师:(指导读一读)(互相比赛)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呢?
生:它看见了石头。
生:水渐渐升高了(学生往瓶子里放石子,水不断升高演示)
师:水是怎样升的?
生:慢慢。
师:我们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说?
生:渐渐。
师:渐渐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慢慢。
(语言训练 用渐渐说一句话)
生:小朋友渐渐长高。
生:我渐渐长高。
生:天气渐渐冷。
生:大树渐渐长高。
生:太阳渐渐升高了。
(同桌说一说)。
师:水高乌鸦喝着水了。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品读)
师:连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你对乌鸦说句什么话?
生:我太喜欢你。
生:你真棒。
生:你太聪明了。
生:你用嘴巴拿石子,不讲卫生。
生:其实你还可以用其他办法,例如把树叶卷起来吸。
师:是呀,你们再帮助他想想其他办法。
生:你可以找个朋友一起合作。
生:一个一个放石子多费劲!你还可以到其他地方找找,可能还省事得多。
生:其实瓶子里的水放得太久,可能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再说,这水说不定是猎人放来麻醉动物用的,乌鸦你喝了不是正中了猎人的套么?
……
师:下面学写2个生字
(教写“可 石”两个生字)
一、 读书感悟: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
读书法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新创的教学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只有读书法,才是语文教学教学特有的方法,几千年来的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之上。忽略读书,一味追求新异教法是舍本逐末,源流不分。“多读胸中有本 ,勤写笔下生花。”强调大量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在二十世纪末的几年时间里,语文教育不幸地遭遇了“世纪末的尴尬”。在经历了 残 酷地口诛笔伐之后,语文教育带着挥洒不掉的遗憾而万般无奈地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 的语文教育走向哪里?上个世纪末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在发挥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之后, 似乎并没有给语文教育指明本世纪发展的阳光大道。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批评的贡献,它 至少让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猛然醒悟,并意识到自己所付出的精力和热情可能没有换来等值 的回报。可是激情的批判之后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提出了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所以 急风暴雨之后应该是和风细语,在心平气和中冷静地思考和探索面临的问题。
从1994年教学的《乌鸦喝水》来看,教者已经基本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读书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位回归。整节课设计思路是“以问题为线索,以朗读为主体,兼顾语言训练积累。”读书结构是按照“整体初读读通顺—部分细读读明白—整体有感情朗读”三个层次安排,读书共占课堂时间约为好。邹老师的思考对我们很有启发。希望大家对这次活动多进行反思,尤其是课例。
二、 从开启“蒙”的状态中升华
今天,我们听了江红梅上的一节语文课,由此想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是学生智慧的引导者和开发者。
师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是知识、智慧的入门者,一个是知识、智慧的启迪者、引路人。江老师上的课是《乌鸦喝水》,她巧妙地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无处不显示出老师的智慧和童真。
一、从汉字的特点入手,切实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喝”字江老师从“用什么喝水”开始,到启发学生把“鸟”字与鸟本身的形象联系起来,体现了汉字象形发展的特点。
二、切实地依托语言环境认识汉字。学习语言,江老师让学生把口喝喝不着的办法,渐渐把这些难读、难认的字找出来,弄清楚如何读,如何认以后,再让学生从句子中认识其意思,学习朗读,使学生达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读出自己的风格,从读中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从读中感悟语言表达的形象,使方块形象转化为具体的情绪、心理活动、外在行动,让学生及时地从“蒙”中领悟出真谛,思想上开了窍、思维达到了升华。
三、我以前也曾经思考过,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在实践中听过的课例也可以两大类:一类是纠缠在字的外在形态的认识,罔顾语言依托存在于美的环境中,把字词割裂开来,独立于课文以外选取学习内容,结果使学生感到味如嚼蜡;一类是把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上成文学欣赏课,一味让学生胡思乱想,从东到西,从深圳想到贫困山沟,从中国想到南极洲,从人物想到人生,甚至脱离文学属性,把奇特而丰富的文学想象生硬地科学化,结果就得出诸如“乌鸦这样搭窝是他的本能”之类的庸俗思想。但是我们欣赏江老师的指导,她通过给广口瓶加小石子的科学实验,既让学生欣赏乌鸦的聪明,又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乌鸦的聪明。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江老师没有一味奉承学生的各种猜测,而是正确引导学生首先学会欣赏别人的观点——学习的过程,首先要正确,才能学会创新!
四,世界是从欣赏开始进步的。江老师这节课更大的特点是引导学生以正面学习的方法欣赏别人思想里闪光的东西。在拓展性训练中,不少学生对同学的提问质疑,江老师并不赞赏这类穷尽根底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别人的提问,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批评别人的观点。这是一种倡导科学民主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这种民主的思维习惯,对培养学生宽容的人生观是很有帮助的,人文性的贯彻,可谓尽矣!
纵观当前小语教法的研究,往往会因课程标准把“思想性”改为“人文性”而忽视语言文字基础的教学。但是,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规律不容我们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江老师不但给学生上了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还在教学法研究方面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