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姚敏美 

经贸教育新干线

 

苏教版第22课《司马光》,课文写的是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取得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教学效果。

一、“慌”中见险情

    课文一开始就交代“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盛满了水”,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学生们一个个也都紧张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接着我又问: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们已经明白:险情发生了。

二、“慌”中树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学生回答: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还有的……至此,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了“慌”字的意思。之后,我又让学生边看图边细读课文的第5小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大声回答:司马光没有慌,紧接我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他想出了什么办法?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沉着善于动脑的形象,就显现了。

三、“慌”中悟中心。

    在学生们已经大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头砸缸的办法,那时候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是不是这样呢?这时,学生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有的说,把水倒出来可以救人;有的说:缸大,他们力气小,水倒不掉。至此,同学们明白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同时也进一步知道了,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486_1629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