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经验入手,指导识字——《称象》教后
作者:南昌市铁路一小 郑 薇
《称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在对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拿出“称”“秤”这两张生字卡片让学生反复看拼音认读,但去掉拼音后,学生仍未分清“称”“秤”的读音。经过反复的思量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板书“称”及拼音“chēng”)
生:认读,(纠正读音)。
师:谁能想办法把这个字记住?
生:“称”就是把“你”的“亻”换成“禾”。
生:“称”字的“尔”在古代是“你”的意思,“你”是指人,可以说成是人在称东西。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真棒!这两位小朋友记字的方法都很不错。谁能给“称”找个朋友呢?
生:称东西、称米、称象……。
师:要是想知道某一种东西的重量,就需要称一称,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用什么器具来称的?
生:(异口同声地说)秤。
师:(板书“秤”及拼音“chèng”,并指导读准后鼻韵母和第四声。)那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秤?
生:磅秤、杆秤、定盘秤、电子秤……。(师相机将学生说的秤画于黑板上。)
师:(出示杆秤),郑老师这有一杆秤,想知道你们的文具盒、书本等物品有多重吗?用这杆秤试试吧!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试一试)指名学生帮忙拔动秤砣。(学生很高兴地来回拔动着秤杆上的秤砣。)
师:在什么情况下,就算准确地称出物品的重量呢?
生:(大声说)秤杆平的时候就能称出物品的重量。
师:(把“秤”字中的“平”字用红色粉笔描出)。
生:所以“秤”字中有一个“平”字。
师:对,就是这样。
(出示生字卡片,“称”和“秤”,生认读。)
【教学反思】
陶行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由此可见,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学生在记忆“称”字时,有的能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有的能用自己在课外积累的知识:“尔”就是古代“你”的意思。另外,学生还能说出各种各样的秤的名称;秤杆平了就能秤出物品的重量等,这都是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要珍惜、要充分利用这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吸收知识。
直观形象性是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抓住这一特征,我选择利用“秤”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具,指导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当我一拿出秤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拨一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教师也教得轻松,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