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来自倾听——由《称象》所想到的
在研读官员们的称象方法时,许多孩子呵呵直笑,有些调皮的孩子口中还冒出了诸如“笨蛋”、“蠢货”这一类词。也许在他们的心中曹冲是天才,这些官员则是蠢材,蠢材与天才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当学生们观看了曹冲称象方法的动画演示,品读了有关语言之后,我指着板书不紧不慢地问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有联系吗?”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些许小手便高举起来。我请了一位男孩来发言。他说,大船就相当于大秤,一块块的石头就相当于大象那一块块肉……听他这么一说,原先迷惑的孩子顿时恍然大悟。
“由此可见,在官员们讲述称象方法时,曹冲在干什么?”我提高音量继续问道。“他在仔细地听,在想办法。”孩子们的话语近乎异口同声。“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聪明,渴望有智慧,因此我们也要像曹冲一样学会仔细地听,在倾听中你将变得更加聪慧。”当学生们听着这一番话语时,个个眼睛都紧盯着我,似乎在告诉我,他们都在倾听,他们都很聪明。
晚上,当我坐在电脑前时,曹冲称象的故事又在脑海中闪现,渐渐地,“倾听”两个字在脑海中定格。倾听本应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就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斯狄尔曾指出:“在人们清醒的时间里,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进行人际沟通,其中百分之四十五的时间用于倾听。”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追求个性的张扬,变得有些浮躁和自夸,缺少了一份耐心、细致。我们的课堂常常热闹有余,安静不足;言说充分,倾听缺少。尤其是一些所谓气氛活跃的课上,学生们常常“无拘无束、唯我独尊”,他们似乎只热衷于“高谈阔论”,不在意“静心倾听”。也曾与好些老师在一起议论:为什么有些课堂上能说会道的学生一到测试时表现差强人意,反而一些少言少语的学生却在测试时绽放着绚丽的智慧之花。可能主要的原因是这些看似沉默寡言的学生对倾听任何信息都抱着端正的态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积极汲取知识的营养。
不可否认,智慧有时来自于灵光一闪,但更多的来自于倾听,来自于积累,来自于各种思维的碰撞。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潜心倾听别人的话语,让自己的心变得宁静而又丰富;让我们的学生在展现自己活力之时,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形成智慧。
转载
http://www.hysyxx.com/oblog4/u/tinghai/archives/200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