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正好上《两只小狮子》一课。文中有一只懒狮子自豪地对大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当分析到这一段的时候,班里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书上写错了!”这是一个很有个性,凡事也都很有主见的一个孩子。于是,我就微笑着请他说说理由。
“老师,老虎才是林中的大王,书上却说成是狮子了!”他的这番话激起了许多同学的同感。
“对,写错了,狮子是草原之王。”
“书上写错了。”
……
也有的孩子开始展开了他们想像的翅膀。
“说不定狮子也会到森林里去走走呢?”
孩子们正激动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我肯定了孩子们,同时也就意味着我要否定了教材书。那么,在今后,孩子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些书本,是怀疑还是根本不信任?如果我否定他们的观点,那无疑是更行不通的。他们说的没错,老虎和狮子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狮子常在大草原上活动,而老虎却生活在森林里。思来想去,我决定“四两拨千金”,不作下面回答。
“小朋友们好棒哦!平时一定看了好多的课外书,知识才会这么渊博。这样吧,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放学之后小朋友们回家寻找这个答案,可以是查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百科全书》等;也可以请教别人,自己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都可以;家里如果有电脑呢,也可以上网查询一下。”
就这样,教科书是否错了这个风波就告一段落了。我不知道孩子们最后是否明白了这个问题,我甚至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这样处理是否恰当。
但是,让我们就这个问题深思下去,我们会看到什么?在当代社会,在人类文化离开人的自然状态有了几千年突飞猛进地发展之后,儿童文学变得愈益重要了,它成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领域,成了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如今,一部分儿童文学直接成了教育的辅助手段,已经成了班主任及我们广大教师教育学生的形象化教材。而这样的教材能不能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默默地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