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再现
周四上午下第二节课,办公室里传出阵阵议论声“第二节听吕老师的课了!”“是啊,学生读得可带劲了……”边听着大家的讨论,边准备好教具,走进教室。教室里孩子们兴奋地做着各种游戏。几个学生跑过来告状“老师,**拿我的水!”“老师,**挤我!”我耐心地各自教育了一番,然后,拿出小黑板,把三十三课的词写在黑板上。这课一共十八个词!好不容易写了一大半了,一块黑板根本写不开,没办法擦掉重写。正写着,校长探进身子说:“把凳子放到后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校长又转身出去了。“快,孩子们,校长要来听课!”话刚说完,一屋子的学生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了。尖叫的,拍手的。。。。。。天真的孩子们哪里知道我的感受。“把纸拣拣,桌子整理一下!”吩咐完,我赶紧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把词写完。慌乱中,把一整盒彩色粉笔碰到地上,刹时跌个粉碎。
“¥%·*!#……”平时听起来舒缓美妙的上课铃声现在听起来那么急促。
当校长迈着他那坚定而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时,我才发现,一个小男孩正拿着笤帚在认真地扫地。这家伙做好事也不分场合!心里嘀咕着,嘴上却温和地说:“行了,好孩子,下课再扫吧。”
“上课!”“起立!”“请坐!”行礼过后,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坐得直直的。
“同学们,第八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第一个开场白就有点词不达意。好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很强,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教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新课文,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说着,在黑板上板书起来。心里不断叮嘱自己“认真啊,别露出尾巴来。”字写得还算秀气。
“老师首先来检查一下生词认识了没有。”说着,我把小黑板挂起来,这时才发现满满一黑板字写得太密了,而且字也写得不够端正,最右边的一个词都耷拉下来了。不行,赶紧调整情绪!我又暗暗给自己打气。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读得很准确,我边竖起大拇指表扬读得好的同学,边观察学生的神态。孩子们被一个一个喊起来,一个接一个展示自己。那份骄傲,那份自信太令我开心了!
“把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老师要检查一下你读课文情况了。”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要求站起来展现自己。我按优中差找了六名同学起来分段朗读。结果,我认为应该读得很好的李明涵却读得错误百出。听得仔细的同学不断地给她指毛病。“读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准确。眼睛仔细看着每一个字专心地去读才行。下面,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一定要准确啊。”学生在读,我赶紧思索着下一步的内容。
“刚才,李明涵读的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继续说,“请大家给每一句标上序号。”学生各自忙着。“我们来看第一句。请问,小明为什么问题查书?”学生被问住了。因为这个问题要联系前两段。住了一会,几个反应快的小家伙举起了手。“他不明白这么长的火车车厢是靠什么带动的。”“从这句话,能看出小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问道。“他很聪明。”“他很好问。”“他遇到问题会自己去查书。”“是啊,我们也要向他学习。”我接着又问:“他查到答案了吗?”“查到了。是由机车带动的。”“什么是机车?”我本来是想难一下孩子们。因为,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才第一次知道机车的意思。没想到姜尚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爸爸告诉我,机车就是火车头。”这小家伙,真厉害!我不由地赞叹。“咱们班的姜尚彬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们可要向小明和姜尚彬学习啊。”
“请你继续读课文的3、4、5、6句,想一下课文讲了几种火车?”一会儿的工夫,又举起了一只只像小树一样的小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学生说着,我拿起粉笔正要板书,一看,黑板已经被我随手写满了。要是平时,我会把不要了的擦掉。可是到了这时候,我竟然蹲下身子,在黑板的下面写了起来。心急又加上自己对板书设计的不满意,手下一急,字不由地飞起来了。
“同学们看插图。第一幅插图上的火车就是蒸汽机车。你瞧,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是黑色的。这样的火车速度慢污染大。右面这幅图是磁悬浮火车。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边说着,边把“速度快、污染小”六个字板书到黑板上。呀!“染”下面的“木”是“撇、捺”还是“点、点”?按照我平时草笔写的“染”当然是“点、点”。当最后一个“点”落笔时,“染”字成了歪歪扭扭的草书了。在一行楷书里面特别扎眼。但是,为了不耽误课的继续,我又往下讲了。
趁学生看书的空,我到旁边的桌子上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剩十几分钟了!瞧我这个粗心劲,手机也没调到震动,如果来了电话可如何是好?心里自责着,就耽误了对整堂课的调控。
见学生已经把书放下,期待我的下文呢。我接着问“第三段讲现在的火车速度快,快到什么程度呢?你能从第四段中找个词说说吗?”“夕发朝至!”学生很快捕捉到答案。“什么叫夕发朝至?”
我的思维如一个垂死的心脏病人的心电图呈直线无限延续下去,似没有了时间的观念,忘记了课堂的节奏,全然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回答,我板书,我再问,学生再回答……“·#¥%……—*”下课铃响了。我这才意识到应该结束了。“剩下的我们下节课再讲。下课!”孩子们如解放了似的,刷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校长表情严肃地走出教室。
这时,我的思维一下子清晰活跃起来。
二、教后反思
(一)缺点剖析
1、整个教学环节不够完整。
教学的前半部分进行得比较有条理。导入——复习——新授——检查字词——初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讲解火车的发展过程。一节课下来,完成了教学任务:1、字词的认读;2、读课文;3、了解火车的发展过程。可是,后半部分却表现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差。如果在讲完第三自然段,学生明白了火车的发展过程之后,返回来再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然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就不失为一节结构完整的课例。同时,也符合新课标和低年级段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达到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有机结合。不至于使整堂虎头蛇尾,丢失点睛之笔,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2、暴露出平时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松懈。
首先,板书设计过于随心所欲。平时,对于每一篇新授课的板书设计就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很多时候都在即兴板书,课讲完了,黑板也写满了。对教学有没有辅助作用,对学生的理解有没有帮助,自己几乎没有去反思过。
其次,对书写粉笔字的基本功要求过低。平时,给自己的借口是“只要我指导写字时认真书写就行了,讲课时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正规?”给学生的借口是“孩子们,老师写草字是为了节约时间,你们可要认真书写哦。”话说的时候丝毫没感到脸红,今天写下来却感到羞愧万分。“课堂时时在教学,教师处处在育人”啊!扪心自问,平时的放松怎么能在一瞬间紧张起来?老师的草率怎么能教出认真的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教给学生要小事做起,自己怎么偏要好高鹜远?
再次,教学形式单一。平时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时,经常要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大多采取严厉的批评和枯燥的说教的形式,却忽视了运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形式。更有甚的是,自己对这些花样十足的形式根本是持蔑视态度,认为耽误时间,只顾讲究形式,不顾实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使用。因此,在这堂课上,除了在检查字词时运用了“开火车”的游戏方法之外,全是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法。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忘记了学生需要和课文对话,学生也需要和自己对话。现在想来,低年级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形象生动的教学,多样的教学形式会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还有待提高。
我时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成功眷顾有准备的人。因此,对待每一节课都自认为一丝不苟。特别是得知领导要进行“推门听课”以来,更是认真准备。可是,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追其根源还是自己的教学素质低。至今清晰地记得于永正老师蹲下身来,一笔一画地写下一个又一个正楷字的情境。他苍白的头发、微偻的身躯和端庄有力的粉笔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想见,背后他一定付出很多很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负责是他奋斗的动力,也是他成功的必然。很多次成功的课例都让我沾沾自喜,品味成功的甘甜的同时竟无暇反省。很多次得过且过的关门讲课,因为藐视了孩子们的监督,使自己侥幸地逃脱了良心的谴责。这次,不够成功的课例使自己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自己又何等幸运。
(二)优点赘述。
1、抓住课文重点和难点段进行阅读教学。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文第三段的朗读不够熟练,很多长句子甚至读破了。这也恰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我紧紧抓住这一段,指导学生反复读正确、流畅。然后,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火车的发展过程。结合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理解火车具有“污染小”的特点。
2、在教学中重视思想教育。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起来又缺少兴趣。如何在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我抓住“夕发朝至”一词,让学生理解火车发展到现在的速度之快,并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我还抓住课文第三段的第一句“小明查了好几本书。”教学,让学生明白不懂就要问,就要查的道理,同时,又结合班里爱读书、爱提问题的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课后,很多学生都带着查到的问题的答案开心地向我汇报呢。
三、改进策略。
1、重视每一个教学细节,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牢记“身教重于言教”,从教学语言、板书、作业批改,到每一堂课的各个环节——导入,复习,新授,总结,作业等,都应该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更应该对自己提高要求。对每一天的教学都能够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再实践,再思考,使自己进一步完善。以这次课例总结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提高自己课堂的驾驭能力,更有效地进行每一堂语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特别是对板书的态度要端正认真,对板书设计要多练习,再提高。例如《火车的故事》如果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中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既增加了学生对火车发展过程的感性认识,又使教学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再如,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预设了第四、五、六自然段的讲读。而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为第三自然段的朗读感悟。这样可以很从容地进行课堂小结,不至于草草了之。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这一点,我想最重要的是课前备课要充分。很多时候把教案看一遍,把课文读一遍就算备课了。实际上还需要深刻地挖掘教材,研究学生,必要的时候,把每一个环节需要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提前设计出来,这样上课时才会有的放矢。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学习,这样才会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才会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本课新授部分第三自然段的讲读过程中,如果加上指导感情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再如:将第四、五自然段的讲解移到下节课,而将第三段课文进一步朗读,让学生分组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自我感悟。
3、多学习,勤积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常流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话时时警示我,激励我。可有时候也因为自己的惰性和对教学工作的“认知疲劳”,又时时偷懒,偶有懈怠。由这堂课想开去,如果能够平时多积累,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名师学习,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把握会更驾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