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不是初登讲台,虽说已讲过无数课,但在讲这节课时我还是有点紧张,不知为什么心中
有丝忐忑不安。终于“零——”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从操场,从后院,从前院一齐向教学楼
涌来,走廊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才一眨眼的功夫,立刻冷清起来,仿佛是你看花了眼,什么
事也没发生过。
我慢慢的向教室走去,边走边想着这节课的构思。我讲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拼音
教材《ai ei ui》的第二课时。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苏教版教材,感觉陌生,但仍认真地探讨
着文本的价值,并将其努力的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在第一课时时,我领着学生已初步接触了
这三个复韵母,知道了它们的读音,四声及写法。小家伙们学的时候兴致勃勃,你追我赶,
毫不示弱。再者我在激励学生方面下了功夫——一年级新生就象刚待展翅的雏鸟,教师需导
之有法。在这个时期各种激励方法大有用武之地,就怕做教师的想不出来。在这种前提下,
我设计了“榜样大擂台”,并创作了“榜样大擂台,比比谁最优,我是好学生,我是最最棒
!”的激励性口号。榜样大擂台下设“千里眼——认真看,顺风耳——仔细听,金喇叭——
一字值千金……”等七个项目,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开始了,如我预设的那样,煞费苦心设计的口号成功的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个个
摩拳擦掌,精神高度集中,都想成为别人的榜样。在学学,看看,演演得巧妙设计下,学生
顺利地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四声、复习、训练及检查。接着利用插图拼音教材《龟兔赛跑比
赛》以讲故事为由,顺利地引出了包含有复韵母ai ei ui 的乌龟爬,白兔睡的音节,让学
生拼拼找找……
课不紧不慢的在我的预料中进行着,学生的表现与我的预设是那么的吻合。我又领着学生进
入了猜一猜的环节。快下课了,我暗地送了口气,还好,没出什么偏差。我领着学生的思绪
又回到了拼音教材《龟兔赛跑比赛》的故事上。可谁知这时这群小马驹偏离了跑道。
“小朋友们,谁能起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讲这个故事?咱看看到底是谁被称为咱班的故事大
王?乌龟、兔子谁赢了呢?别的小朋友多想知道结果呀……”
说完我满怀希望的望着这群孩子们。我知道他们定会像叽叽喳喳的小鸟一样对老师说说这个
故事,我也知道他们一定能将这个故事讲得异常精彩,我还想让他们表演呢。我自信的风帆
已高涨,我认为胜利的号角已吹响……
怎么回事?学生怎么没反应?没事,我再问一遍。我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同学们都非常棒,
老师相信你们能讲好这个故事,好,谁来讲?举手?”
教室里忽然间静极了,静得能听见一根针掉地的声音。学生不约而同的望着我,没有一个人
举手。怎么回事?不可能,这么简单的故事他们没听说过?不可能,他们只是羞怯而已。我
又问了一遍,情形照旧。我感到一丝尴尬,我没想到竟会这样。我原以为……我一直认为…
…
“好吧,那现在我这个大朋友就给你们讲讲发生在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之间的这个美丽的故
事。”说实话,龟兔赛跑我只知道故事的梗概,具体细节我记不清了。在备课时我并没有预
见到会出现这一幕,课堂的生成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意外。随即我开始了我的创作之旅,这时
我才真真切切的的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体会到“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书卷气”的意思
。是啊,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储量。教师本身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的。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才能创造性的应对教学中的突发
事件,才能不至于在需要教育机智时教师“江郎才尽”。当然当时我并没有多想,我只是在
绞尽脑汁的编故事。故事我编得天衣无缝,动情处加上我的手势。我绘声绘色地讲,学生津
津有味地听,小脸布满了专注的神情。
终于讲完了,“吁——”我如释重负,还好没砸了教师的牌子。接着我无意识的问:“听完
故事后,谁能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如果当时你在场,你想对谁几句话呢?”学生们纷纷议
论起来。我又补充了一句“你认为要像谁学习?”说完,我的心里一怔,这不就是我所追求
的东西吗?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我一直苦无法。谁知在
无意之中竟让我撞上了。我感谢上苍给我的这次机会。它让我的混沌心灵澄澈起来,让我对
汉语拼音的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课文中的插图有了一种新的看法。
课顺利的结束了,我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但我深知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搜集材料,花
大力气设计教学的思路,如果没有对教学细节敏锐地捕捉,我不会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在教
学的路上,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即使在这个岗位上我不是一棵树,我也要站成一棵树
!
事后,我继续着我的思考。思考让我明白了我课前为什么紧张,因为我准备还不够充分。拼
音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节课上我顺利的实践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其余的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
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节课上,我忽视了学生多元的反映
。而恰恰是这些小的细节界定着一节课的质量,这也许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悬殊。教学无小
事,事事有文章。我决定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如果在教学当时,在学生讲不出故事时,我加入一句“小朋友,动脑筋考虑一
下,自己为什么讲不出这个故事……”我想,无形之中我就给把老师奉若神明的孩子们推荐
了一种学习资源,拓宽了他们学习的渠道。我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抵过了在家让学生读课
外书的家长的千言万语。曾与班级内的几名学生家长探讨过读课外书的问题。当我对他们说
“现在要趁孩子小,多给他们买点课外书,拓宽他们的视野”时,他们都是一个表情一句话
“我们也天天说,家里也有好多的课外书,可孩子们不听呀。他们一句‘老师没布置让我们
看’就把我们的话挡了回来”在当时我给他们出了各种的招式,但独独没想到自己,没想到
学生的这样表现说明了什么?作为教师我应该怎么做?而现在我深深的理解了这句话“教不
严,师之惰!”这都怨教师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当时课的最后,我加上一句“课后请同学们考虑一下
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龟兔赛跑这样的事情”我想语文课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就会更加
凸现出来。
可这毕竟是一个个的如果,当时,以前我干什么去了?目前我还是踏踏实实的钻研、学习吧
。在教育的路途上,我还是一株树苗,我将践行着我的理想——站成一棵树!永不放弃!
〖感谢您浏览人教小语资源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pepxiaoyu.cn】
文章引用自:http://blog.163.com/shaozi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