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正
上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
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
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
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小小竹排可好玩了,孩子们愿意上去坐一坐吗?”(自由读
)“现在和小伙伴一起上去玩一玩吧。”(同桌读)“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带老师上去一次吧。”(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
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此外,我还注意读的层次,学生开心极了。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我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
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
明的孩子提问题。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诗歌中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
生质疑。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小竹排
画中游》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儿歌,它语言亲切,意境恬静,画面优美。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悟境,还把拓展阅读也作为教学的
重点。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诗歌、歌曲、故事以及一些小知识,学生都很感兴趣。他们在父母亲的帮助下,通过上网,向父母亲请
教,翻阅书籍等手段找到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资料。课堂上孩子们背诗、唱歌、故事接龙的活动等,积累了不少知识,并从中得到了锻炼,掌握
了最基本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本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