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诗的前两句,其中“床”的意思,人教版参考书解释为“睡床”,因而把这两句诗理解为:诗人看着床前银白色的月光,感觉好似地上的霜。对把“床”解释为“睡床 ”,我以为不妥。
查《辞海》“床”有三种解释:(1)供人睡卧的用具,如床铺、床位;⑵安置器物的架子、如笔床、琴床;⑶井上围栏,如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联系诗意分析,我认为“床”应解释为“井上围栏”即“井栏”。其理由有二:⒈在理解上更合理。如理解为“睡床”,那么诗人身居室内,看着床前的月光,怎么会感觉是地上霜呢?举头又怎能望到明月呢?如解释为“井栏”就便于理解了。诗人处身庭院,井栏上银白色的月光,诗人误以为“地上霜”,进而“举头望明月”。⒉在意境上更融通。在古汉语里,“井”常指“家乡”,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如《周礼·考工记·匠人》: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见《汉语大辞典》一卷335页)。如“井里(乡里) ”、“背井离乡”里的“井”都作“家乡”讲。诗人身居异地,看到庭院井栏上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便“举头望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乎“低头思故乡”,意境融通,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性。
(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http://www.tzssng.net/blog/user1/tzsdz/archives/200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