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小小的船》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
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
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
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
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小小
的船可好玩了,孩子们愿意上去坐一坐吗 (自由读)现在和小伙伴一起上去玩一
玩吧.(同桌读)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带老师上去一次吧.(齐读)学生读时兴趣
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
眼睛想像读等等.此外,我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时,学
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就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 学生
读得稍好一些了,我又提示:月儿再弯一点,小船再小一点.学生读得又好一点了.我
又拿着手中弯月的图片对学生说:再读得美一点,这个弯弯的月儿就会变成一只小
船了.学生兴致更高了,这一遍读得更好了.我手中的弯月一翻过来,反面就是一艘
小船的造型,学生开心极了.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
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
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在《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
生到诗歌中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生质疑.
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
练.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研究月亮的变化这一环节.在我出示初一初二不见面,初
三初四一根线之后,我问学生: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十五十六月亮又是怎样变化的
呢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自编儿歌,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特别是我提出
十五十六之后月亮又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把后半个月月亮变
化的规律也推断出来了.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
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
儿歌,它语言亲切,意境恬静,画面优美.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悟境,还把
拓展阅读也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诗歌,歌曲,故事以及
一些小知识,学生都很感兴趣.他们在父母亲的帮助下,通过上网,向父母亲请教,翻
阅书籍等手段找到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资料.课堂上孩子们背诗,唱歌,故事接龙,参
加争当月宫小博士的活动等,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深,积累了不少知识,并从中得
到了锻炼,掌握了最基本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
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神效.我在执教《小小的船》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
台上质疑,释疑,创作,唱歌,跳舞,讲故事,诵读诗歌……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
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
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
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
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
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
二,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
三,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
四,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http://news.zbedu.net/yuwen/user1/373/archives/2005/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