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勤燕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我把整篇课文的学习放在了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这个大的情景下。
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设计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这种动物真奇怪,随身带着降落伞。”“它的尾巴细又长,挂在树枝荡秋千”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认识儿歌中的参赛选手,在认识了参赛选手之后,教师用导语“我们的小动物都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尾巴---------教师贴图片。那到底是比尾巴的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大屏幕------出示:(比赛内容)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对问句的朗读。
随后进入比赛的评比阶段:由学生当评委,评出比赛结果。教师用导语引入整篇课文的朗读感悟:动物们的比赛非常成功。有一个小朋友知道后,写了一首比尾巴的儿歌,就发表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我们来看看-------
学生自己先读读-------齐读------------师生问答读(三问三答) ------------同桌互读 ----叫同桌展示-----男女生读
最后游戏巩固生字——“气球升天”
整个设计一路下来,还是非常顺利的。同时把识字教学放在了其中:1、读课题。2、认识课文中的小动物。3、读课文中的问句,在读文中自主识字。4、在评比中由小老师带认生字。5、游戏巩固生字。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中,虽然我对问句的朗读指导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在真正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朗读有进步,但不明显,可能是自己在指导时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接受,所以说明自己的设计还是有待改进的。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