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是一篇与生活相联系的课文,要求学生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我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去买菜,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蔬菜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买菜
课前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买菜,每位学生准备1~5种蔬菜。
二、认菜
(一)认菜名
1、说说你带了什么菜?
2、从自己的词卡中找出自己带来蔬菜的名称认读。
3、教师贴一张词卡,学生把菜举起来(如师:茄子在哪里?生:茄子在这里。)
4、找朋友游戏:
同桌一个拿菜,说:“我是茄子”
另一个拿词卡,说:“我是你的名字‘茄子’”
(二)了解菜的特点
1、学生自己选择以下方法了解一种蔬菜的特点。
①观察蔬菜(摸一摸,看一看)
②读课文句子
③给蔬菜画画
④与同学讨论合作
2、反馈小结
三、说菜
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说一说
1、教师示范说:我是冬瓜,总喜欢躺在地上,身穿绿衣裳,胖乎乎的。身上还长着细毛。
2、自己说:指名说——四人小组说
3、小记者采访。
四、蔬菜展
1、把蔬菜放到一起,举行蔬菜展。
2、理解句子“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
创设活动发展主体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实行学生人体的大解放,让学生充分享有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因此,教师应摈弃以往单纯的把学生视为教学客体的观念,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强化学生的主体观。怎样才能使课堂互动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更有效?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强调参与性,这就必须使教材贴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指出:“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菜园里》这一课,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前到菜市场去买菜,认识菜、了解菜。学生在自由时空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觉得有趣,并有意识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索,这不正是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第一次感受到生活和平常的上学读书原来是一脉相承,这种感知的意义十分重大,原本稀松平常的生活将由此注入了主动学习的因素,因为人喜欢重复体会成功的愉悦感,尤其是这种基本不需要代价的活动——生活,一旦能带来功利,更容易被重复。如果说第一次生活与学习的融合是在老师的指示下进行而带有被动性,那么,往后学生自觉的感知活动则完全是自主行为的体现,对生活的感受将倍增自觉性。
二、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都有差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的个性化。在《菜园里》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选择自己喜欢方法介绍一种蔬菜:①观察蔬菜②读课文③画一画④与别人讨论。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使学生的个性化爱好在严肃的课堂教学中也能一施所长,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发展个性,达到学生个性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三、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示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菜园里》教学中,我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和说蔬菜的活动。行式多样: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小记者采访。这不仅加深对蔬菜了解,更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进行认字、说话练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魅力,事实上是给他们的人生上团队意识的第一课。又如把学生买来的菜放在一起,举行蔬菜展。此时,教室犹如一片菜园,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红绿黄紫真好,菜园一片好风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会,自主发展。
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认识。
活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