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李雪绒老师执教的《比一比》一课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特色:
一、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
课堂上,李老师凭借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充满童趣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创设了去乡下奶奶家做客的教学情境,赋予枯燥的识字课以载体,使词语有了生命力,唤起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识字,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二、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李老师在课堂上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识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识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三、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从整节课来看,李老师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全过程。例如,借助“我说你对”的游戏帮助学生复习和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反义词,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再用上反义词说一句话,导入新课《比一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识字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识字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习惯培养,体现人文关怀。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习惯正有待于培养,李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一上课,她就亲切地提醒学生:两腿并拢,脚放平。写字时,她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始终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在学生遇到困难,别的同学帮助了他时,她又及时提醒学生要道谢;一个学生不小心跌倒时,她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和蔼地鼓励和夸奖“自己站起来,真勇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反映出李老师严正的教风和崇高的师爱。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李老师的课也不例外。在这节课上,如果组织教学再多样化一些,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是单一的“一二三,快坐端”,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上只是我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http://www.plsrjxx.com/bbsxp/PrintPost.asp?ThreadID=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