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执教: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韦静艳
      评析: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卢婕妤
      
      
      2005年春季期,我听了本校韦静艳老师执教的一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课,采用的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巧用要素,活化课堂”的教学特色值得我学习。
      听:这节课的听在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给学生听方面都表现得不错。尤其是在识字时,老师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同学间互读生字时很注意倾听,在课中老师播放课件,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听课文录音,学生更是听课专注了。
      看:低年级学生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节课,老师注意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看课文插图,看课文录像,看同学的表演,在“看”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看的面达100%。
      讲:这节课,老师的讲做到了只作引导性的精讲和总结性的点讲,而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在学生的讲上,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勇跃地讲,在全班交流时老师训练学生大胆、大方地讲。所以这节课学生的讲做得比较好,参与面达100%。
      想:要素组合方式中“想”是核心要素。这节课老师把想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如:引入课时,让学生看到课件图中动物的脚印图想:这幅美丽的图案是谁画的?把主动权交出去,让“想”把学生带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想“它们是怎样画的?”驱使了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再引领学生想办法读课文去了解这些“画家”是怎样画雪图的,最后让学生看着插图,想像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画家”?它们的画又是怎样的?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节课,老师就是靠“想”把主动权交了,并且有梯度,强化次数上得也快,达25次。所以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高效状态。
      做:这节课,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有动手做的机会:有动作表演,还有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或补充“新画家”的作品,在黑板上印上自己的手印;不会画的同学给“画家”与它的“作品”连线。这样不但有做,并且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做。
      动——静:这节课老师能适时调节学生的身心,安排了小动3次,大动2次,安排得合理有效。
      这节课总得来说,老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活用、巧用要素来调控,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要素组合方式体现得鲜活有效。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486_1516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