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笑笑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情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形成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儿歌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激起了学生想要亲近大自然的欲望。
这一课,我用了比较“独特”的方法,就是融合了第一教时和第二教时的内容。但在之前,已对生字和课文朗读作过预习。
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文导入上,我颇费心思。一开始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先是师生问好,接着马上:
一、创设情境
1、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小朋友们好!)
2、谁在说话?(小雪花)
3、哪个季节会看到我?(冬天)
后来经过两次试教,在两位老师——苏春娟老师和张惠萍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这样既费时,又没什么必要。所以,把导入改成了:
一、创设情境
1、今天呀,罗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大家欢迎吗?(出示小雪花)
2、哪个季节会看到小雪花?(冬天)
这样一来,果然省时不少,简简单单,配上漂亮的课件图,也不错!
整堂课上下来,虽然还比较顺,但,听过同组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发现真有许多不足与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开头指导朗读“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时,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很好地表达出快乐、开心、愉快的心情,但我又回过头问:他们(小动物)的心情怎样?再读。其实,在这里,完全可以二步结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渗入心情的体会。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在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时,我借助课件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作画的场景。因为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我利用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以此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
小画家画得那么好,大家来夸一夸。我先请学生自由夸,再以文中句式的样子夸一夸:“小鸡小鸡,你真棒!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个环节,效果还比较好。小朋友夸得也挺淋漓尽致,且又能应接下文。想起在试教时,我先让学生用文中句式夸,再自由夸。以致学生思维被固定,很难出彩。孩子想像力丰富,但也容易受老师影响。我只是将环节稍作调整,便有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可见提问与引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次把自己展示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不免紧张与激动。当中有环节出错与遗漏现象,语言的不艺术化,语速过快等诸多问题。但老师们都给了我许多鼓励。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刚刚起步的我,只是棵小苗苗,蓦然觉得,自己要学的,还真的很多。这次开课激起了我不断学习,虚心求教的热情。希望下次,再下次,以后的每一次我都能有新的进步。
文章录入:罗笑笑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