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 By: 蒲公英 ]
以前曾在广播里听过一个小故事,作者回忆了他的老师教他《一去二三里》时的情景,老师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他至今仍深深记得: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他们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烟,因为快到中午了。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山坡前,看见有几个亭子,于是走进一个亭子歇歇脚,顽皮的孩子数了数,亭子共有六七座。妈妈让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栏上数亭子边的树上刚开放的花枝,可是数不清楚,妈妈问他有多少?他说:大概八九十枝吧!
故事有些记不清了,但我深深地记住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住它,我也把这个故事,稍作改编,讲给他们听。而后我又让他们找一找,数一数插图中的景物,然后进行识字教学。
课后我感觉,其实就这些字,很多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认识,本课的识字可以说没有难点。而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让课堂教学能够活泼一点,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先讲故事再看图,对学生而言学习似乎少了那么一点悬念。如果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插图,他们或许会更有兴趣数数,记数字,因为这是识字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