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课前准备:拼音卡片 生字和数字卡片 儿歌 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一、复习韵母和部分整体认读音节
1、复习韵母: ai iu an un er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开小火车认读 师加手势 生齐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
二、学习古诗
1、示图 仔细看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念准:“亭子” 也叫 “亭台” 边解释边出示图片
2、指导朗读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看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后,他就马上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题目叫《一去二三里》,投影示,齐读、指名读。(纯拼音朗读)
2)有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这首诗了,可有的小朋友还不会读呢?那你在读这首诗时,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请拼音朋友帮忙,请教同学和老师。)
现在你会读了吗?
3)指名朗读,多种形式训练朗读
A、指名读
B、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
C、师点图,让生说诗句,(理解“烟村”江老师把村子放大,一起再读一遍)炊烟袅袅的村子加上亭台、鲜花,真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解释“里”可举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
4)去掉拼音读古诗 分男孩子和女孩子读 齐读
指导朗读技巧:其实古诗朗读要注意一定的速度,注意词语连读,及恰当的停顿,读时还可以摇头晃脑。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指名范读、各自试读、齐读
三、生字巩固
1、今天我们从古诗里又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江老师要检查一下,你是不是已经和他们交上朋友了。
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比一比谁读得快,开小火车
2、做 “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跟读。
3、巩固拓展 看图你能用上一到十来说说吗?
四、拓展延伸
1、听儿歌《数鸭子》。
2、刚才歌里有我们今天新学的生字吗?
其实,我们新学的生字朋友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了。明天的语文课,就要比一比看谁找到的生字多。
五、学习生字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写字:
1、认识田字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
“一”只有一笔。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