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设计《爷爷和小树》
By 陈舒恩老师 发表
有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第二组)
5 爷爷和小树
江东实验小学 陈舒恩
我的思考:
拿到这篇课文,我首先思考的是,要给学生传递哪些语文信息?让学生习得哪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哪些语文能力?
其次,我在思考的是,这篇课文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探究的语言点、知识点、情感点?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先回顾了一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识字是重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培养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除了基本的识字、朗读目标之外,我发现了一个亮点:借助图画阅读。这是我在以前的教学中常会忽视的一个点。
《爷爷和小树》这篇短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清晰。从冬天和夏天两个方面写了小树与爷爷的关系,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图文并茂是低段孩子阅读的一大特色,他们所阅读的书籍多为这一类,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借助图画来阅读,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所要给的。这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也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长期任务。
当然,课文中还有很多新的语文信息:
新偏旁的认识:两点水、四点底、立刀旁、父字头、人字头
多音字:和(爷爷和小树) 和(暖和)
“不”的变调:不冷 不热
准确具体地描述事物: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这也是理解上的难点)
情感点:保护树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阅读方法
难点:“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的理解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课,聚焦任务
1、师:小朋友喜欢看有插图的故事书吗?
说说你是怎么看懂的?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除了认识新的生字以外,还要学习怎么借着图画来读书的方法,好不好?
二、揭题解题,质疑激趣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呢?教师板书:爷爷 理解“爷爷”的身份,识记“爷”(爸——爷)认识“父字头”。
2、板书:小树,读准字音,读顺题目
3、质疑: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圈读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用圆圈圈出来,多读几遍。
2、教师根据学生圈出的字,板书,认读,先要求读准音。
3、指名分句读。指名分小节读。正音(暖和、不冷、不热)
四、看图读文,理解句意,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一小节: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师:你读知道了什么?(培养读句的能力)
2、由文到图,学习第二小节。
指名读,说说哪幅画和这小节的内容一样?
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关注服饰,说明是冬天,天气很冷。关注爷爷的动作,给小树扎稻草。)
教师补充生活常识:冬天如何给小树保暖。帮助理解: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想象:小树心里会怎么想?又会对爷爷怎么说?
再高兴地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由图到文,学习第三小节
先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服饰、小鸟、绿叶、扇子)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课文哪一小节在写这幅画?
指名朗读,说说“绿色的小伞”在哪里?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爷爷为什么不热了?
我会说什么?爷爷会说什么?
4、齐读课文,总结学法
看有插图的故事,我们可以先读读句子,再看看图画,来理解意思。也可以先看看图画,再读读句子。这样读起来,可有趣了!
五、认读生字新词
1、找找文中圈的生字,认识一个擦去一个。
2、开火车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略)
一、 认读生字,认识偏旁
二、书写生字,注意笔顺
三、读读说说
暖和的( ) 绿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火红的( ) 金黄的( )……
四、看图续编,拓展说话
春天,小树刚刚长出几片嫩叶,爷爷会做些什么?
秋天,小树结了果子,又会发生什么事?
五、带着学生读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练习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体验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