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有感
今天听了肖老师上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感受颇深。这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
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听完后觉得肖老师以下
几方面做得很好:
1、情趣铺垫,激趣学习
江南风光旖旎,是我国的旅游胜地,本文教学肖老师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江南”
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了解江南、认读生字、感知图画、朗读课文。“课的第
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设计了开放性的学习情
境,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
2、善用阅读期待,开放课堂教学。
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故事,希望从
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
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在教学
“江南鱼米乡”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两个理解难点,肖老师让孩子充分观察图画,从
图入手,理解这两个难点。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马上接
着说:“桥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桥流水”的特点说出来了;又有同学联想到“鱼多”
、“船多”,这可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因为图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场景。孩子们说得比
较全面,肖老师就自然而然的告诉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相
信在最后进行课文朗读时,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图呈现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
。
3、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
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读出情,读出趣,读出思。在
本课的教学当中,肖老师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出示课文投影片后问学生:小朋友在宽
阔的江面上划着竹排都看到了什么?快自己读读课文。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认真地读着课
文,很快找到了鸟儿唱、鱼儿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等处,在反馈时又要求学生尽量用
自己的话说文中的意思,这样就使学生理解了“密”、“绿油油”等词语的意思。同时也
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整节课,肖老师没有包办代替,没有繁琐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对文本
的体验感悟,学生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这一过程体
现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的位置,知道江南是个美
丽、富饶的地方。过程和方法:读与看(看课文插图、看课件演示)、读与说、读与思有
机、巧妙地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萌发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