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象——听《小小竹排画中游》有感

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象——听《小小竹排画中游》有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象——听《小小竹排画中游》有感

      14:29《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篇儿歌形式的韵文。全文有三句,前两句讲河上及两岸的景色,第三句讲江南是物产丰富、风景如画的地方。
      文本:
      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短小的一首儿童诗,如何让幼小的学生在心灵中感受到文本及文本描绘的画面的情趣,感受江南水乡是一幅迷人的画卷呢?这是每一个教师在执教这首诗时应该思考的。但是,语文教师千万不能把教学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否则,教师只是在教教材。
      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一篇课文,教师问学生:“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学生找到了“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的句子。然后教师让他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有的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就问:“鸟儿会怎样唱?”学生回答:“叽叽喳喳。”“鱼儿为什么开心?”学生不答。在学习“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时,问:“你从哪里看出树木密?”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之后,出示一幅简笔画,然学生把树木补上去。最后老师问:“贴得密吗?”“密了。”“小朋友举起手,看看这样才是密。”
      纵观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在文字的意思上指导学生理解文本,至于文字背后的那种情趣那种理趣却是在课堂上缺失了。江南水乡,那种静谧、活泼、灵动与丰硕,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学生虽然身在江南,然而却是处在文本所描绘的江南之外。没有入情焉能入境,怎能感受到江南的美好呢?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低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找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义,然后引领学生揣摩文本中蕴含的情趣与理趣,在此过程中应该拓展学生的想象,让文本中文字描绘的背景愈加深远。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肯定是乐此不彼的,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感受到了画面的生动。
      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那种阅读的兴趣,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还应该值得商榷,至少,教学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进行意思的理解,而应该进入文字里头找到文字背后的意义与情趣。在学习“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时,教师可以问:“鸟儿会唱些什么歌曲呢?你觉得她唱得如何,他用自己的歌声好像唱出了什么?”“鱼儿在水中游,它此时的心情会是如何呢?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在像小鸟、小鱼那样高兴呢?那么我们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这样的画面真美呀,让我们再来读读。我想,这样引导的过程,实则也是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也是图画中的一员,那种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除此,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画面中事物之间的那种和谐的关系。例如在学习“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时,教师如果让学生感受到你就是里边的一棵树,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学生们也许想到了树木之间、禾苗之间的互相依靠,想到了鸟儿也来安家了。因为想象拓展了文本的固定的意义,文本因此变得情趣横溢。然后再学习文本,也来用几句话赞赞自己的家乡。因为本文的主题主要是围绕“画”展开,让学生“入画——赞画——拓画——出画”的过程。
      低年级的阅读课,我想,简洁文字中也该让他折射出文本的魅力,这就要看教师的对文本的钻研的力度。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486_1507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