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比尾巴》一课有感
作者:任秀月
在瓜果飘香的日子里,有幸聆听四位老师上的课,让我受益非浅,其中《比尾巴》一课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以生为本,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下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谈话,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效果就会更好。张老师就是其中一例,
上课前,她一连提了几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这种师生之间的对话,既活跃了气氛,又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为学习课文中的问句埋下了伏笔。
二、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张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课件呈现动物图并配上文字,让学生与小动物们打招呼。文图结合,在与动物打招呼中,把生字宝宝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
三、形式多样,巩固生字
与生字宝宝见了第一次面后,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来巩固,如当当小裁判点名、与新朋友打招呼等来认识生字。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认识问句,强化朗读训练
问句认识的教学,教师用儿歌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认识了问号,懂得它的用法。认识问句、问号后张老师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师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