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教学故事
激浪之石
上课前,我们要进行课案设计,也就是去预设,为学生预设更大的思维、情感、语言空间,为孩子活动去预设舞台和机会,而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一定非得按预设轨道按部就班,总会有一些“非预设生成”出现。当非预设生成比预设更闪光、更抢眼时,我们当老师的就得倾心关注、格外珍惜、巧妙抓取、适时调整,说不定那就是一堂课上最精彩的华章。我教学“小兔运南瓜”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时,从一开始就被学生给“搅乱”了,基本没按预设去进行,却比我预设的精彩多了。
浪花朵朵
《小兔运南瓜》里由三幅图组成的,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了家,兔妈妈很惊奇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这一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讨论,想办法,看谁能出奇招,并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
开门见山,我迅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白兔和一个大南瓜,还特意把南瓜画的很大。孩子们睁大了眼睛惊呼“哇!好大的南瓜。”我笑眯眯地转身:“可是这只个子小小的小白兔却把它运回了家,你说它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把大南瓜运回家的呢?”话音还没落定,就听见桌子“咚”一声,有人边举手边嚷嚷:“我知道!我知道!滚回去,滚回去,我听过这个故事。”是聂彩龙,他就这习惯不好。可能是太激动、太得意了,居然没得到允许就随便发言,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进入主题。我顺势追问:“你知道小白兔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吗?”“知道,它看见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轮子滚的飞快,它想南瓜也是圆的,就滚回家了。”好多同学都笑了。
我微笑着示意他坐下,又转向大家:“你们对他的解释有意见吗?”这一次,我是举着右手问的,目的是告诉大家,要发言,先举手。
语言大师胡厶蘂站起来了:他前面说的“轮子滚的飞快”说的好,后面说的不好,应该是“它想,我的南瓜也是圆圆的,也可以滚呀!于是,就把南瓜滚回了家。”
我肯定了胡厶蘂的语态、语音、语调、语气,正打算引导大家从生活中寻找思维原型来展开想象,比如像撬石头一样撬南瓜,刘益霖举手了,他说:“把南瓜滚烂了怎么办,还不如请熊猫帮忙,用自行车驮回去算了。”杨瑾菡说:“干脆连小白兔也一起驮上,小白兔坐前面,南瓜放后面”。大家都被他俩给逗乐了,大概他们三口之家,经常压扁可怜的车,所以才有此怪招。
我顺势肯定了这种请人帮忙的好办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胡厶蘂又举手了:“小白兔还可以请大象伯伯帮忙(她最钟情于大象),大象的力气大,用鼻子把南瓜卷起来,小白兔还可以坐在大象的背上,也一起回家。”
“大象那么高,小白兔怎么能坐上去呢?”有同学提意见。
“小白兔可以顺着大象伯伯的鼻子爬上去呀!(胡厶蘂连忙解释)
“小白兔也可以干脆就坐在大象伯伯的鼻梁上!”有人补充。
大家又一次被逗的乐呵呵的,眼前仿佛真走来一头大象,鼻子上卷着个大南瓜,鼻梁上坐着个小白兔似的。
杜凯瑞个子最小,笑的最甜,只见他把在嘴里含了很久的手指头拿出来,举手了,只听他奶声奶气地说:“打110。”啊!这三个字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惊得同学们一起聚焦杜凯瑞,半秒钟后,又都反应过来了,“对!有困难找警察。”“找黑猫警长!”“110有警车,可以把南瓜和小白兔一起运回家。”
“小白兔没有钱怎么打电话?”有人开始发难。
“打110不给钱。”有人迫不及待地解释。
“对,119、120都不给钱。”有人补充。
这个办法很快通过了,但我不得不提醒同学们,110可不能随便乱打。一点点小事就不要去麻烦警察叔叔了,因为他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还有,菜地里可能不容易找到电话。
热烈讨论继续进行。说话比较稳重,没有八成把握不轻易开口的叶秋萍举手了:“可以坐三轮(她说的是人力三轮),连南瓜和小白兔一起拉回去。”
“刚才说了,万一小白兔没有钱呢?”有人很得意。
“坐三轮都是到了才给钱,小白兔到家后,可以叫妈妈给呀!”叶秋萍温柔地解释。
这个办法也很快通过了,后来,孩子们还想到了可以拦一辆汽车,或者借一辆自行车或货三轮,这些办法都是切实可行的,比我预设的用木棒撬、放在水里漂、找朋友抬省力多了,且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南瓜还会完好无损地运到家。
我问:有没有谁还用哭鼻子的办法呀!
“哈哈哈……”孩子们一阵哄笑。
“笑什么?”我明知故问。
“哭鼻子没人理你。”
“哭鼻子也许有人要理你,你就可以说了。”
“不能哭,哭不能解决问题。”
“不能哭,要在脑袋里多打两个转转。”
“要多想办法。”
办法想好了,接下来,是编故事比赛,热炒热卖,可以同桌的或前后的商量着编。霎时,教室里嗡嗡一片,人太多了,空间太小了,没办法,我巡视了几圈,估计差不多了,开始讲故事,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多人表演。很多小组都选择表演,大家一起对表演中存在的交际问题作了讨论,比如要注意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注意称呼,如熊猫大哥、大象伯伯;注意语气,如:请您……好吗?,请……吧;注意讲明原因,如为什么要请别人帮忙;注意技巧,如:怎么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多么需要帮助等等。第一组存在的问题多一些,指导纠正后,后面几组就流畅多了。最后,我又将它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浪之随想
我真想为我的孩子们竖大拇指。这一课,居然我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了,而且从头到尾都那么流畅、那么自然,一点儿没有刀削斧劈的突兀感。通过这一课的反思,我深刻地感受到贴近儿童生活是多么重要,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打110,坐三轮车,用自行车驮,这不都是来自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吗?而找大象伯伯帮忙,这又是多么富有童趣。另外,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交流是多么轻松、多么自如,这种轻松和自如,缘自于孩子们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之后,就会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这份感受就是一种创造思维的火花,这种火花就会引爆激情燃烧,就会焕发生命之光。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师的智慧不应该用于压制,而应该用于引路和照路。”只有放飞想像的翅膀,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解放每一个孩子,你才会看到一个一个智慧的、自然的、灵动的、富有童真的生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