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再见了,亲人》导入案例

《再见了,亲人》导入案例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P class=MsoNormal 0cm 0pt>《再见了,亲人》导入案例

作者 沉默寡言的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的这句话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境进入了学生的情感世界,那么我们的教学已是事半功倍。《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两国人民鲜血凝结成的深情,但是隔半个世纪,理解和体会上当时人民之间的情谊对孩子来说是一大障碍。如何让学生的情感由外而内的感受,再由内而外的喷发,是本课设计教学的难点!
【导入实录】
      课件出示胡锦涛访问朝鲜时,金正日接见的片段。
      师:看着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中朝两国的领导人相互拥抱。
      生:胡锦涛和金正日互相握手,朝鲜人民为他们祝贺。
      生:在朝鲜人民欢迎总书记的时候,手里还拿着“牢不可破的朝中友谊万岁”的欢迎牌。
      师:是啊,我们的总书记一到朝鲜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朝鲜人民为什么说朝中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朝鲜战争录像,教师解说。
      师:看了录相,听了介绍,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生:为了支援朝鲜,志愿军英勇奋战,牺牲了36万。
      师:看得仔细,说得流畅。谁还想说?
      生:志愿军战士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保卫了朝鲜,也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师:这八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10月,志愿军战士告别朝鲜,将要归国。随行记者魏巍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文章。
     【反思】在上课前只有5分钟接触时间的比赛课来说,一般人都不愿以选择这种方式导入,都喜欢直接进入文本,外部导入太浪费时间。但考虑到,由于本课的背景离学生太远的关系,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支撑,另外学生在1300多人的大礼堂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环境,会产生心里紧张甚至恐惧。课开始,并不急着导入课文,而是先放一段胡总书记访问朝鲜的录像和朝鲜战争的背景录像,这种外部介入的导入方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凸现了两个效用: 1、让学生在直观的影像中涌动起疑问和自己打开了体验朝中友谊的的心扉;同时化解了紧张的心理,因为看录像说感受,人人都有话说;而学生的感官感受又为理解和体验文本不着痕迹做好了前期的准备,一举三得。2、如此短的时间里出现两次外部介入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资料呈现,前者的热闹而欢快,后者的沉重而悲伤,产生了强烈地视觉冲击,在情感的冲突中学生产生初步的认识:战争的残酷的,战争中的人民是勇敢的、相濡以沫的!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也缩短了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和文中朝中人民情感之间的落差。

http://liguangxi.ebok.cn/archives/2006/27762.shtml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513_1377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