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50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大 中 小
|
FONT size=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 [这堂课准备较充分,还准备了小黑板,所以虽然学生还是老样子,但我却从容多了,自信多了,而课堂的容量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扩充] 一、导入 师:每个儿童都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与疑问。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问题: 充满好奇与疑问。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 1.我怎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2.刘翔为什么不跑了? 3.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人为什么必须吃饭? 5.车子饿了吃什么? 6.奥运会上,为什么都是女孩和女孩比赛,男孩和男孩比赛? 7.火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轮子呀?火车为什么比汽车跑的快? 8.祖祖(曾祖父)为什么不长牙齿呀? 本书的作者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他的童年时代又有着怎疑问和发现呢?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作者的发现) 二、作者的发现 1,提出问题 师:既然有发现,就必定先有疑问。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人为什么总是在梦里飞行。 师:作者由这个问题引出了另一个重点探究的问题? 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师:第一个问题来自文中何处? 生:文中第三、四自然段。 师:(板书)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此段写得很美,在自学时有画记的同学举手?(16人)在边上写批注时有写到这段语言很美的同学举手?(2人,罗萦和苏婷)其中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读了之后你觉得飞的感觉怎样? 生:奇妙 师:那请你带着“奇妙”的感受再读一读。 师:全体同学带着“奇妙”的感受读。大家要圈记以下词语: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双臂舒展、双腿弹动。 2,探索答案 师:作者是怎样去探索答案的? 生:问老师 独立思考……(答不上来了)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问伙伴 师:第十二自然段, 生:观察动物 师:你从鱼概括到了动物,谁再概括一下 生:观察生物 生2:观察环境 生3:观察自然。 师:观察环境让我想到了三单元学到的一句名言。 生:从无字句处读书(师板书) 师:没错,从大自然中寻找知识。从作者探索答案的历程,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要善于质疑。 生2:我们要学习作者寻根究底的求学精神 生3 :我们要善于向我们身边的同学学习 师:昨天老师去某同学家家访,就说了其中一个观点:要想提高成绩,一定要多问。 3,得出结论 师:答案找到没有 生:因为他在生长。 生2:从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的?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 生:两次分别是11和14自然段 师:具体得出结论的过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了解,老师就不细讲了。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齐读 生:读 师:这段话是本文的总写。老师读三遍,你听听,领悟这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分别重读“七八岁”“胚胎的规律”“独立思考”。 生:作者很小的时候就服自己的发现。 生2:作者的发现很了不起 生3 :作者靠独立思考有了发现,非常的自豪。 二、“发现”的风险 师: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受到了什么惩罚?是怎么回事?用自己的话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略) 师:事情发生在哪些段落。 生:14-19 师:刘读 生:读 师:此处我们要重点学习作者的最后一句话,画记没有。 生:画记了 师:看了作者的经历以及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 我想到了爱迪生。他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着火了,列车长便将他从列车上赶了下来,还给了他一耳光,将他的所有实验设备摔坏了。 师:还有没有 [没有学生回答了,他们课外知识很欠缺。老师补充事例:布鲁诺和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童年的发现 为什么总是在梦中飞行? 问伙伴 1,因为人在长身体 问老师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观察自然 2.是由简单的生命进化来的 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513_13759.html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