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金色的鱼钩》案例评析
心灵牧场 发表
【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选学课文,因教学时间有限,出于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思考。我在教学导入时,直奔主题,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难。问题最集中的是“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
【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更关键是在结课处,我们始终围绕“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梳理。
师: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无私精神。
生:我从题目看到了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崇高的革命精神在闪光。
生: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生前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
【案例分析】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心理情感,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把知识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
这个质疑的过程,就是提高、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指导、调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研究成功的快感,产生进一步质疑问难的兴趣。让我们时刻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