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作者:霍银崧 文
从解题开始,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白杨树的一些特点,接着,在整体感知中又把课文与其他单元纯状物的课文作了比较,使学生对接受“以物喻人”这种写法有了思想准备。学习第一段课文时,又抓住戈壁环境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所有这些都是为理解课文中心内容作的铺垫。
《白杨》是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清新明丽的课文,文章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但这种比喻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由人物直抒胸臆,没有像《种子的力》那样由作者点明衷曲,也没有像《彩色的翅膀》《金色的鱼钩》那样进行直接的象征,而是话到嘴边,引而不发,留有余地,让读者用心领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二者之间的内在类比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两个问题的深入钻研: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设者的劳动、生活。以上这些内容理解了,学好这篇课文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我在教学前就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在设计上考虑了以上的问题,所以,文章内容虽然深奥,但学生也能顺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