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整体阅读,了解故事

1.整体阅读,了解故事

指读课题《将相和》,教师导语:《将相和》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读来激动人心。现在请大家接读故事,读的过程中思考整个故事写了几个小故事,你能用书上的词语为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吗?

2.交流小标题。(教师板书)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二.学案交流,品评人物。

1.导语过渡:读完三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肯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昨天的“学案”整理,你认为谁最值得敬佩,举例说明。

2.学案交流,品评人物。

(学生交流过程中板书:蔺相如    廉颇)

课件设计:

A.“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板书:胸有成竹

B.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板书:机智多谋

C.“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同样是机智多谋)

D.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还是机智多谋)

E.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板书:英勇无畏

F.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板书:顾全大局

G.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板书:知错就改

此段总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     蔺相如    胸有成竹       睿智

                       机智多谋

渑池会见               英勇无畏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     廉颇      知错就改

3.教师总结“学案”,导语过渡:同学们课前的“学案”感悟很精彩,经过交流,胸有成竹、机智多谋、英勇无畏、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重点品读,升华情感

1.导语过渡,重点学习:大家敬佩蔺相如和廉颇,老师更敬佩一个人,大家猜他是谁?大家猜老师是从哪个故事体会到的?(渑池会见)

2.探究不真实:不过,老师在阅读时,发现这个故事不真实,你能看出来吗?(学生探究)

3.探究真实:但是,这个故事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著《史记》具有实录精神,也就是说《史记》中的故事都具有真实性,老师反复阅读,领略了故事的真实性,你能看出来吗?(学生探究)

4.补白升华:既然故事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时,秦王别无它法,只能击缶,当时秦王心里一定很复杂,你能猜想到秦王当时在想什么吗?

学生可能的猜想:

A.蔺相如,你太自不量力了,我身边武士这么多,你手无寸铁,怎能拼得过我,你这是拿鸡蛋碰石头。哼,我命令武士把你推出去,杀了。

师:你是个欠思考的秦王。

B.廉颇在边境上做好了战斗准备,如果杀了蔺相如,势必引起战争,双方都会受到损失,对我们不利。

师:看出了杀蔺相如的后果。

C.渑池会议,各诸侯国都在注视着,如果我杀了蔺相如,各诸侯国都认为我是凶残的,有谁还与我交往,这对我完成统一大业是不利的,蔺相如杀不得。

师:这是秦王的致命弱点。

D.蔺相如选择距离我五步的地方逼我击缶,太妙了!如果他直接冲过来与我拼命,即使我不杀他,我手下的武士也会杀他,那样他会丢掉性命。选择距离我五步的地方邀请我击缶,名义上是邀请,实则是对我的侮辱。如果我不击缶,他就会冲过来与我拼命,就会发生血案,对我的统一大业不利;让武士赶他回去,他一定与武士拼命,结果同样发生血案,同样对我的统一大业不利。选择距离我五步的地方,既能保住性命,又能达到目的,蔺相如太聪明了。没有办法,我只能击缶了。

师:这才是秦王真正的思考。

E.瑟和缶不同,瑟是一种乐器,而缶是瓦罐,只有小孩子才玩儿,这次我输了。

师:这个秦王不傻。

教师小结: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弱点,选择了巧妙的位置,逼秦王击缶,从秦王只击了一下缶,看出秦王很生气,但却很无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蔺相如的无穷的睿智,这也是老师敬佩蔺相如的重要原因。读书要反复思考,读出书里的味道来。

四.学习表达方法

1.请看三个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前因后果)

2.这三个故事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你能看出来吗?(爱国精神)

五.作业设置

课下,把《将相和》这个故事讲给小同学听;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45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