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案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威尼斯小艇》(第二课时)教案
  By: 李先霞 ]
 
《威尼斯小艇》(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3.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斯水城关系,感受大自然与生活的乐趣。

4.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小艇的特点及他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受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培养学生发现美、追求美的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感知全文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

二、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出示威尼斯概况的文字资料。

三、让学生质疑

师:小艇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威尼斯的独特风景线。那么学习这一课,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四、学习表达、品味语言

1.小艇的特点(学生自学,组内交流)

①     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小艇的自然段。

②     自读第二自然段,勾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③     指名读一读勾出的比喻句,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句之生动、形象好处,体会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④     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体格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小艇的作用大:

①     观察课本上插图或课件,体会小艇对威尼斯水城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②     学习小艇对威尼斯的居民起到的作用部分。(学生自学)

A. 学生默读课文有关段落,填表。

 


 人    物
 
 干 什 么
 

 
 坐着
 
 

 
 小艇
 
 
晚上
 
 
 
 

B.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完成填表。

③     小结: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小艇,人们与小艇息息相关。

    (出示威尼斯居民生活图片)

五、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

师: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观察角度向我们展示了造型独特优美的威尼斯小艇,强调了小艇的巨大作用。那我们还能发现哪些美的事物、情趣?请学生用心体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味。

2.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3.学生汇报自己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

六、背诵

让学生在音乐陪伴下,朗读课文,背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七、阅读欣赏

出示《威尼斯之夜》,让学生快速读,感受其美。

明确了目标行为的主体

昨天我看了李老师的讲座,明确了课程标准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我们以前用“教学目的”中“使学生……”“提高学生……”是不同的,而现在的“交响乐目标”行为主体不含“学生”二字,但行为主体隐含其中。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之一
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靖华
 
 
  
  (板书课题,简介威尼斯及作者。略)
  师:同学们,学习一篇课文,必须从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课文重点写的是小艇。
  (师在“小艇”二字下加着重号)
  生: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写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特别重要。
  (师板书“水上城市”,并顺势引导学生齐读,勾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再板书“特别重要”)
  生:从课题前的“△”,我还知道学习本课要靠我们独立阅读、大胆运用。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篇独立阅读课文,就是要靠我们反复读书、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学习和领会。那么,从课题中的重点词(指课题上的“小艇”),我们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议论,先后回答:会写小艇的样子:会写威尼斯的风光;会写人们坐小艇的感受;会写小艇的重要……)
  〔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重点〕
  师:同学们是这样说的,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并提出读的要求。
  要求:围绕“作者怎么写小艇”边读边想、边勾画。
  教师巡视、点拨后,组织学生汇报)
  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先写了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师:(板书:样子)课文是怎么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的?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还用了三个比喻句,使文章更生动具体。这三个比喻句是棗
  (教师引读)
  师:用“独木船”比喻小艇——
  生:“又窄又深”
  师:用“新月”比喻——
  生:“两头翘起”
  师:用像“一条蛇”比喻——
  生:小艇行动的轻快灵活。
  〔三个比喻句的引读、渗透了动静关系〕
  师:请同学们继续讲作者是怎么写小艇的。
  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集中写了人们乘坐小艇的感受。这个感受作者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怪有意思”。
  师:(板书:感受)“怪有意思”换个说法,可以是什么?
  (生抢答:可以是“十分愉快”、“特别舒服”、“有趣极了”……)
  生: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速度极快”、“操作自如”来说明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特别好。
  师:(板书:技术)在这一段里,有一句话,也是用来说明船夫驾船的技术的,但却没有正面写船的速度很快。这句话是哪一句?
  (生齐答:“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教师抓住关键性的词“感受”、“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小艇的轻快、灵活〕
  生: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我认为都是写小艇的作用。
  (板书:作用)
  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通过大家的议论发言,我们清楚了作者围绕小艇(指板书)写了小艇的样子、人们坐小艇的感受、船夫的技术和小艇推翻用。大家于想一想,从课题的提示,从课文第一句的总述,从每一部分的容量,你认为作者详写的是哪一部分?
  〔抓住时机,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把握重点〕
  (学生齐答:是小艇的作用)
  (教师进一步提出熟读要求:联系本组训练重点“静态和动态”,默读第五、六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又是怎么写小艇作用的。)
  (学生默读思考,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这个问题回答得好。
  生:作者通过写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都离不开小艇来说明小艇的作用。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填完后齐读。
  填空:
  在威尼斯,商人做生意,妇女小孩去效游,老人上教堂做祷告,看完戏的人们把家回,都离不开小艇。)
  〔教师利用课前设计的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小艇的作用,体现了读、讲、练的有机结合〕
  生:从不同的时间、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离开不小艇,也说明了小艇的重要。
  生:从课文最后一段的动静描写也说明了小艇的重要。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第三个同学能结合本组训练项目“静态和动态”来说明小艇的重要特别值得大家学习。大家看(出示挂图、打出幻灯片):威尼斯的小艇一行驶,城市就——(齐答:喧闹);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
  (齐答:“静寂”、“沉寂”、“入睡”)一静一动,写得多好,充分衬托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教师板书:动——喧闹;静——沉睡。并引导学生齐读50页的“读写例话”最后一节,巩固训练项目的有关知识。)
  师:你们喜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这篇文章吗?(生:喜欢)好!那么我们再来有感情地精读这篇课文,注意一边读一边想,在脑子里浮现画面,再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我们读后的感受。
  (学生精读、反复体味、跃跃欲试、准备发言)
  师:怎么样,看谁说得最好!
  生:威尼斯美极了!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上城市!
  生:威尼斯的小艇多极了!妙极了!作用也大极了!的确像我们街头的汽车。
  生:威尼斯的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人们怎么离得开小艇!
  生:动静描写真使我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生:我真想到威尼斯走一走,尝尝坐小艇的美妙滋味。
  ……
  〔引导学生精读品味,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师:(板书“美”并总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明你们真正学懂了课文。的确,美的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意大利有个威尼斯,我们中国也有个威尼斯,东方的威尼斯!知道吗?是哪里?
  (齐答: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教师的结语言简意赅,把爱美与爱国融为一体,很有深度。〕

            

                    教得轻松 学得主动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教学评析
                    云南省教委教研室 戴佩瑶

  陈靖华老师对独立阅读课文《威尼斯小艇》的教学,由题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重点,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 络,从思路上了解文章的顺序,把读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课堂上,让学生多读多想,勾勾画画,讲讲练练,一步一个脚印,真正收到了读的效果。初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小艇;熟读,认识作者怎样抓住重点(小艇的作用)记叙;精读,欣赏文章精妙之处。”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这一点,在陈老师该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读为主,强调多读,并不排斥老师必要的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陈老师有意识地在关键处设疑,在难点上点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如三个比喻句的引读,“动静关系”的渗透,课内作业的巧练,都颇具匠心,讲得恰到好处,使学生读的能力,用的能力,辨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相机渗透美育。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该节课行将结束之时,陈老师要求学生精读品味,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学习的感受,抒发读后的体会。从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几个学生的发言各有侧重,各有千秋,这既说明学生真正学懂了课文,又反映学生受到了强烈的美的熏陶。陈老师的结语,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把爱美与爱国融为一体,使思想教育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趋于和谐统一,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总之,这一节课给我们的感受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以读为主,讲寓其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43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