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小艇》教学案例
作者:曹春蕊 文章来源:《崆峒教育》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桥梁、静寂、操纵自如。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三、教学设计
1.制作ppt课件,依据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必要的实物图片。
2.布置课文预习,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并与学生共同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筛选,作为教学资源。
3.课文对威尼斯小艇的描绘有三个比喻句。作者用这三个比喻句向人们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形状特点和机构特征:把它比作独木舟,描写威尼斯小艇的长、窄、深的结构特点;比作新月,写它两头翘起的形状特点;比作水蛇,写它在水上行使的轻巧灵活的特点。对这两个比喻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复原小艇的样子,然后展示ppt课件,让学生检查自己想象复原的结果。
作者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用了“操纵自如”的关键词,要引导学生通过⑴小艇速度极快、⑵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来理解。
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下面的表格来理解“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
四、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板书生字生词: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桥梁、静寂、操纵自如
2.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并一同归纳,筛选,作为学习课文的资源。
3激趣导入:
⑴ 肯定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和求知精神,鼓励学生要养成自主求知的习惯。
⑵ 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威尼斯有了初步了解。但这种了解是零乱的,不完整的。筛选资料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集中,可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了解马克·土温先生眼中的威尼斯的兴趣。
游览了威尼斯,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假如你有照相机,最想照什么?威尼斯给马克·土温先生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呢?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⑴ 快速阅读课文,想想在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小艇。)
⑵ 威尼斯的小艇是做什么用的?
(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⑶ 我们平凉的交通工具有什么?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包括公交车和出租车。)
⑷ 为什么在威尼斯,小艇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世界文明的水城。纵横交错的河道。)
⑸ 精读课文第二段,说说威尼斯小艇与柳湖公园的游船有什么不同。
长、窄、深;形状像新月;行使轻巧灵活。(柳湖公园的游船短、宽、浅;形状有小鸭、小兔等;行使笨拙缓慢。)
[出示ppt课件,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想象。启发学生自读、自悟,理解比喻的精彩,认识到作者的多中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
⑺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坐车经验,说说坐什么车舒服,为什么舒服,在同桌间交流。坐威尼斯小艇舒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⑻ 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好。拥挤的地方能挤过去;极窄的地方能平稳的穿过;能急转弯;速度极快。)
⑼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填写下表:
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人行船行,人睡船“睡”;人人都坐小艇出行。)
⑽想想,在威尼斯,如果没有小艇会怎么样?
(生活极不方便: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⑾ 请学生小结:威尼斯给作者的最深映像是威尼斯小艇。小艇长、窄、深,外形像新月,行使很灵巧,坐上很舒服,威尼斯船夫的家是技术极好,小艇是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五、作业:
1.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2.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六、拓展训练:
你到过什么地方?你对那个地方的印象最深?是什么给了你这么深的印象?请把它写出来。
附 板书:
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长、窄、深
行使轻巧 坐着舒服
艇 挤
喜爱之情
船夫技术好 穿
快、转弯
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
(作者:崆峒区紫金城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