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
奉化实验小学 陈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的风景以及民族风情;
3、能结合上下文,通过想象等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你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他年轻时曾经留学德国,在那儿生活了整整十年,所以德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随同季爷爷一起走近德国,学习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首先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词读准,句子读通了后,想一想: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读了课文后对德国的印象。相机检查字词。
3.在德国,有种现象特别令人难忘,文中有个句子比较概括的描写了这种现象,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它画下来。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去看看“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你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
2、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脊梁: 正音 笔顺 原意 含义
师:自己再读读这个句子,读着读着,有什么话想说了,请举手。读。
3. 这样的养花习惯是有别于我们国家的,所以我为此感到吃惊呀。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请你接着读。
生: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正音。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
听着这样的话,我仿佛看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女房东站在窗前,一边给花浇水,一边轻轻地跟花儿说: 。
由此看来,女房东那莞尔一笑中似乎还包含着什么?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出屋子,来到街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交流:“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儿怎样?(多、美)
从哪儿感受到?(家家户户 任何)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着这两个词语,带给你怎样不同的印象?
3、还看到了什么?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谈谈你的感受。结合“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及“如入山阴道”理解感受。把这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
如果说上一句是在写作者所看到的,那么这一句就着重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这种奇丽的景象也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读。
4、如果此时,你也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会想些什么呢?
你还会想起养花人吗? (人人为我)
5.现在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是呀,这种特有的景象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而从中传达的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更是令作者久久回味无穷。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时,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默读第四自然段,试着填写这首小诗。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 )。
迎接我们的女主人,
依然( )。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 )。
这境界
依然( )。
那就是( )。
让我们永远记住——
这奇丽的景色,
这奇特的民族。
六、质疑拓展
我们一起领略了德国的风光与风情,你对课文的什么地方还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推荐阅读《德国印象》:这是季羡林的回忆录,静心阅读后,你对德国,对季羡林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后反思
奉化实验小学 陈慧
备课时的思考比较浅显:想紧扣一个关键句进行生发探究,习得言语,熏陶思想。对于关键句的选择举棋不定,“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等句子都觉得很重要,但真正操作起来,似乎又不能得心应手。估计学情,初读课文后学生对口号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有印象,这也是本文所要传达的一种美好境界,于是决定就这个句子组织探究学习。课后,同年级组老师笑说:今天的课你的底气最不足。一语道中心坎!课前心存众多疑问,课堂又怎能大气自如!
根据张老师的建议,本课可作如下设计:文章在娓娓叙述中向我们呈现了三个清晰的画面: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了美丽的景象。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过电影般理清三个片段,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进行第3自然段的重点学习,反复朗读,凸显画面,感受奇丽景象,体会愉悦心情,从而带动2、4 自然段,上挂下联,品读“莞尔一笑”和“美丽”的内涵,在滚动式教学过程中领略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最后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表达视角。
以上设计启示:高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谋篇布局,不能只抓细节零碎而忽视文本整体。对照我的课堂,在这点上,我又栽了。
通过画面呈现便可感知全文,是了解散文主要内容的有效手段之一。我置整体感知于一边,旁敲边打零散句段,使得学习失却整体性。
体会“莞尔一笑”一词所包含的意味中,我本想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女房东与花儿的对话,感受人们为别人着想的心境,可学生的表达特显幼稚、单一。难怪,这种意味只有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大街上那奇丽的景象,真切感受到这一片美丽是因为家家户户养花都是给别人看的所带来的之后,才能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那份
淡定自若、理所当然和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
在感受大街上奇丽的景象一段的教学中,我紧抓“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放,非在这两个一读就懂的词语上大做文章,使得学生绞尽脑汁也只能感受到花的多和美,仅此干瘪两字而已。
几个段落的教学,按部就班,脚步沉重,使得课堂毫无生气……
哎,灵动的高年级课堂,追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