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观课感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观课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观课感 
 
 
今天听了岳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在此文的学习中,老师的设计是很新颖的。首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再围绕这些重点句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四个重点句,四个问题恰恰涵盖了全篇的重点与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依学生的“疑难”而学,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四个重点句与问题如下:

1、“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作者说这里的景色奇丽,这个民族奇特?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什么说这句话耐人寻味?

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我做的“花的梦”是什么?“思乡的梦”又是什么?

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始终抓住这四个问题来展开、生发。

课堂上岳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学习研讨,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紧扣词句,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深刻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意蕴情感。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让听者无不为之喝彩。

请看一个片段:

师: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景色是奇丽的?

生1:我从第三段这些词句中看出景色是奇丽的。“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2:我从“家家户户”可以看出在德国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美丽的。有一家两家养花是很常见的,但是家家户户都养花却很少见,由此说明景色奇丽。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很棒。

生3:我可以用一句俗话来说明德国的奇丽景色,那就是:“人在街头过,似在花海中。”

生4:我也是从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感受到德国的景色奇丽的,“花团锦簇”说明花开得美,“姹紫嫣红”说明花的颜色多。

生5:我是从“应接不暇”体会出景色奇丽的。“应接不暇”是看不过来的意思,作者看花都看不过来了。

生6:我从“花的海洋”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如果花不多,不美能成为花的海洋吗?

师:这么美能不能读出来?

生7读。

师: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生8:空气中都飘着花的香味。

师:齐读第三段第一句。

生齐读。

指名读第三段第二句。

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9:我好像看到街上到处都是花。

    生10:我好像看到各色的鲜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桃,汇成了花的彩带。

    生11:我仿佛看到了一堵堵花墙,好像要扑倒在我身上。

    生12:我仿佛闻到阵阵清香扑鼻,蝴蝶围着花丛打转,蜜蜂忙着采蜜。

    生13:清新的花香渗入我的鼻孔,让我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

生14:我好像听到到处都有鸟叫声,到处都被花包围着。

……

师:走在大街上,听到人发出的赞叹声。齐读第二句。

师: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怎样?

生15:我会把不愉快的事忘干净。

生16:我感觉很惬意。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第二句。

……

此处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里的景色多么奇丽,这个民族多么奇特?”展开的学习讨论。学生抓住第三段的四句话,围绕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展开理解与想象,为我们描摹了一副德国街道的奇丽景色。应该说学生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加上自己的独特想象,把德国街道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至此,教师如果能放手让学生继读文,去体会、品味,学生获得的感受会更深。

学生的发言活跃而精彩,但是在理解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思乡的梦”是什么梦时,学生却始终抓不住要点,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顾全文的学习,发现问题恰好在于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反复迂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太细太碎,让学生偏离了主题却没有及时“导正”所致。

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老师让学生想象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只顾按自己的思路说,压根没听老师的提问。一连三个学生都是答非所问,此时教师却并没组织学生,纠正学生在倾听上的失误,而任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说完了。看起来老师这样做是尊重了学生,照顾了学生的的自尊心,其实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学生只顾在课堂上“表演”,忽略了深刻的思考;课堂上“热闹”过多,让学生的心变得浮躁。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也会变得肤浅。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他不仅能够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控。”学生在进入自我学习状态时,往往随兴而学,这时就需要教师规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实现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完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41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