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点滴中提高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
陈朝霞
教学片段:
今天教学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金钱的魔力》,课文中老板出场时,有这样一句话:“喂,怎么回事?出了什么岔子吗?”
第一遍:学生齐读,语气极重,听起来有老板训斥伙计托德的味道,听起来极其别扭。
究竟该怎么读,我和学生开始了探究:
分析老板出场的动机。
师:势利、见钱眼开的活计托德刚开始时是以貌取人,对我及其怠慢,甚至挖苦讽刺,当看到百万大钞时,满脸是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的笑,此刻陷入窘况。唯利是图的老板动机是什么呢?
生:缓和气氛。
生:想方设法赚取“我”的钱。
师:请大家用不同的调子读一读,揣摸哪一种声调更能缓和气氛,达到老板的目的。
第二遍:学生语气不再强烈,声调变得轻缓些了,但学生评价,听起来像打电话。
分析老板谈话对象。
师:老板在和谁说话?分析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生:老板在和“我”说话。我是从“兴致勃勃”体会到的。这种见钱眼开的老板对伙计的态度不会兴致勃勃,让老板极感兴趣的是那百万大钞。
生:我也同意他的说法。因为下文是我的回答:“什么岔子也没有”,再次证明老板是在和“我”说话。
生:老板的动作“望”说明他刚才把“我”当谈话对象,当听到伙计说“请你看看这张钞票吧。”才把目光转向托德,看见了钱的面值——百万大钞。
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假想一下,见钱眼开的老板对着“我”如何开口说话,语气是什么样的?
生:阿谀奉承。
生:低三下四。
生:更像一只哈巴狗。
生:我想他点头哈腰,满脸带笑。
第三遍:学生把世故圆滑、金钱至上的老板读得活灵活现,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学生们的感情朗读中结束了,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教学是需要钻研的一门学问,朗读更是如此。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这节课的比较朗读法,让学生在情感和语调的比较中辨析差异,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朗读水平也得到了点滴提高。假想这节课,我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话,学生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我也不可能有此收获。看来,钻研教学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成长了教师。钻研教学,让收获与快乐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