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题。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
(1)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2)读一读,注意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 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宠爱我,很耐心,很形象,笑。)
(六)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引读14节。
(七)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