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与象共舞》观课议课过程

《与象共舞》观课议课过程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与象共舞》观课议课过程

    我校前几天参与了陈大伟教授组织的“以观课议课促进学校发展”的研讨活动,在研讨会上,

我们得到了陈大伟教授的亲临指导,现把这次观课议课的过程展示如下:

苗红霞(以下简称苗):我首先谈一谈自己的两次设计。第一次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泰国

风情,由泰国的版图引入课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读感受人与象之间的关系,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

处;第二次针对同事们的意见进行改动,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读文之后谈自己的

感受、体会,从而体会人与动物和和谐相处。本节课我们展示的是第二次教学设计,关注点是人与

动物的关系在本节课中到底体会得怎么样?上完课后,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比如学生在提

出问题时我没有注意板书,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出现了无效阅读的现象。现在请各位老师针对我此节

课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王红云(以下简称王1):苗老师,本节课中我观察到你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运用了很多

方法。如一次同桌交流、一次小组交流和一次全班交流,但我发现在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

其他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点?

苗:对不起,我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王1:噢!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学生都只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意见。如果是我,我会这

样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这样就会引导其他学生也参与其中。

苗:对,这样一说使我想到课堂上一个男生提到了“熟视无睹”一词,这时我如果能再说一下“谁

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效果会更好!

王1:对,就是这样。

梁红霞(以下简称梁):阅读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我确实发现这里的学生发言很精彩,有

几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鼓掌。你认为教师应该怎么关注这一点,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苗:那请你举个例子说说该怎么评价?

梁:比如其中一个学生讲到“人与蛇和谐相处”的故事,我不会急于转移到下一个同学。而会这样

说:“你看这个同学多用心,他就真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些评价语应该是在特定的情境

下教师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其实后来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学生准备得非常多,我留

意到有个女孩把准备的书都带到学校来,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却没有得到机会。你觉得怎样满足

这些学生的表现欲?

苗:确实,下课之后有个男生跑来问我:“老师,我也准备了精彩的故事,可我没能发言。”我觉

得如果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会更充分。自己感觉在这里处理得确实不是太好。

梁:是有些遗憾。如果是我的话,会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择有代表性地发言,这样面更广

一些,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交流的机会。

苗:对,如果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会更节省时间,效率更高,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

史小娟(以下简称史):我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观察的。我观察到教师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入手,

组织学生进行初读、再读、谈感受、展示资料。我想问苗老师,你认为自己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是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你认为学生理解的深度达到了吗?

苗:其实这个问题刚才王老师已经提到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或者自

己示范读。

史: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当学生抓住“熟视无睹”一词谈和谐时,就说明人与大象像熟人一

样。这时你如果能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你有没有这种想法:教师如何把一家之言转为大家共鸣

苗: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担心过多的读、过多的谈会使大家认为我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

史:噢。那是不是应该选择个别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苗:我也意识到了,但心里总是害怕处理多了上成精读课。

史:那我很想知道你在课堂上有没有急于想把这节课展示给大家的心理?

苗:没有。

史:我倒是认为你有这种急于展示的心理。你提到了害怕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这个困惑也是我们

议课组的一个困惑,我们不太明白到底如何把握略读课的“度”,在座的同行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

的经验。

苗:如果是精读,可抓住四、五自然段,在这部分我也准备有充分的资料,但总是怕自己讲得多了

。例如学生如果提到“为什么把大象当成国宝”,我就会有足够的资料给以诠释,但确实是怕讲得

多了。

史:由此可以看出苗老师预设得很好,但我认为上课时顾虑不要太多,只要是为学生好,只要是为

了学生的发展,怎么上都好!

苗:如果你来上课你会怎么办?

史:我没有教过本节课,只是看过几遍。但其中人与象跳舞一段很有意思,如果是我,我想和学生

共享这一段。

苗:对,最后一段确实体现了人与象共生、共长、共舞的情景。

王红艳(以下简称王2):刚才你说到如果再上的话,会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解决,那么你是分

散解决还是集中解决?

苗:处理时,我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学生提到的“文章为什么以‘与象共舞’为题

”和“ 人为什么要与象共舞”两个问题。

王2:汇报交流时两个问题都来解决吗?

苗:我会让提问题的学生先来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你呢?

王2:我感觉问题很多。学生在初读之后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你认为应该在再读后还是初读后?如果

学生的问题很刁钻怎么办?

苗:其实应该先让生有个初步感受,然后再精读片段。

王2: 这是一个共性问题。那么你认为应该及时处理还是应缓迟处理呢?

苗:我曾听过一节课,教师板书问题后没有解决。让学生读文之后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我感觉

这种方法也不错。一节课也并不需要包罗万象,可以侧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王2:我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你认为一上课就直接板书课题,而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没有觉得课堂

场面有些尴尬?

苗:没有这种感觉。其实课前我与学生已经交流过了,我自认为已经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

王1:其实我很赞同直接板书课题这种方法。说到这,我想请问苗老师,你一上课让学生连读了六遍

课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苗:我是想让学生重点体会“舞”,我记得很清楚,其中我还给学生范读了两遍,目的就在让学生

体会人与象共舞。

王1: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体会和谐的舞、欢乐的舞、自由的舞。

苗:是的,这也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陈大伟教授评述:刚才大家观摩了柿槟小学的观课议课过程,有的教师肯定在想:这样的议课,让

执课教师该有多难受!其实这是柿槟小学平常一直在搞的活动。我经常登陆她们学校的博客,其中

许多案例就展示了教师之间正面、坦诚的交流,观课议课就是要打破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壳。

刚才议课的过程第一个环节很好,第二个环节还有些欠缺。以后议课时注意所提问题不要太碎,要

便于主持人总结发言,让别人知道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刚才代校长在介绍时说她们学校的观议

课氛围好、方式好,经常进行二次观议课。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激发教师“再上”的欲望。柿

槟小学从2006年4月开始进行此项活动,代校长也提出如何才能走出高原期的问题,现在我们缺乏的

是最后的想法合理不合理?缺乏对背后理念进行讨论、进行建构的思考,我们最后想要达到什么?

这些都需要以后继续思考。

这两次的活动重点解决观课议课的技术问题,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走好三个阶段:一是反思技

术的有效性——做能手;二是反思背后的教育理念、思想——做专家型教师;三是反思道德层面—

—达到最高层次。我想大家观课议课时应该注意两点:

!、教师要从中得到发展,选择问题不要碎,可以从一个细节引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要学会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去,讨论问题要有高的定位。“观课议课”中的“观”,如鹤鸟飞在天上,高高的、

视野开阔;“察”,是依案例讨论一些价值较高的问题,观课教师要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会

有什么样的效果。

2、对话。每个参与者都要倾听,让大家都要发表意见,执教者也不要别人一提意见,就说“对对对

”“是是是”。“观课议课”有议而不决的特点,观课议课不是磨课,所有人来观察讨论,但上的

方式又有所不同。注意存而不异,我不同意就要捍卫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的个

性,不要让谦虚一味地害了人。

(整理者:苗洁、梁红霞、王红艳)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34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