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再见了,亲人》结构妙解

《再见了,亲人》结构妙解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再见了,亲人》结构妙解

《再见了,亲人》是六年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叙事与抒情相互交织的散文。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在路上话别和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笔者在教学本文让学生质疑时,有一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课文在介绍完大娘之后不接着介绍大嫂,而是叙写小金花与志愿军话别的场景?我仔细一想,对呀!虽然这三段的结构和写法基本相似,但是在安排人物出场顺序上却不符合老、中、幼的惯常思维,作者在介绍完大娘之后,笔锋一转写了小金花。这难道仅是作者为了追求文章结构形式的新奇?还是另有它情?于是下课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但是都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于是我重新揣摩课文,反复阅读后,结合时代背景,作出了如下分析:

在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同仇敌忾,取得了伟大胜利。大娘、小金花与大嫂作为朝鲜人民的优秀代表,对志愿军都有着同样的深情厚谊,但在常人眼里,大娘为志愿军所付出的一切让人更加同情: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言外之意是战争让她家破人亡。人到暮年,本该孙绕膝前,享受晚年,可她明白国破而家何以安在?所以为救志愿军,她不顾自己小孙孙的安危,可谓义比山高,情比海深。这是安排大娘作为第一人出场的一说。二来,我们不仅要问是谁导致今天的家破人亡?是美帝国的霸权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战争创伤,如今大娘孤苦伶仃,读来不觉更加让人伤心与同情,同时加深对美帝国强盗行径的仇恨与愤怒,进一步增强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与热爱。作者这样安排,意在开篇便被一种浓浓的亲情深深感动着,扣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出场的是小金花。同样,小金花和妈妈为救志愿军老王也同样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诀别:妈妈壮烈牺牲,噩耗传来,悲天恸地,可小金花无比坚强,把亲人牺牲的巨大悲痛强埋心底。让人钦佩直至!小金花,会唱《捣米谣》,会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会在家乡的田间玩耍……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季节,可如今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躺在谁的怀里睡觉?谁给自己讲故事……想到这些,让人心酸流泪。可她却没有留下一滴泪,因为她知道现在还不是哭泣的日子,亲人的血早晚要用侵略者的血来偿还。幼小的心里承载着的是沉重的生离死别,本该如阳光般灿烂的心灵,可如今却饱受战争创伤,读来让人泣涕涟涟,感人至深。

最后是志愿军与大嫂依依告别。大嫂为了志愿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失去双腿,同样值得人们同情。但在感情接受上,要比大娘和小金花略弱一些。

综上所述,作者被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结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和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深情感动着,用浸透着自己真情的语言向人们在赞美,在宣告。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本文紧扣情字,以情动人,用情感人,叙事与抒情相互交织。从开篇的劝说失去唯一亲人的大娘回去的情形到失去双腿的大嫂,三个自然段之间感情的自然接续可谓水到渠成,自然顺畅。再到火车上同朝鲜亲人分别时的如泣如诉,感情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和谐共振,可谓一转三承,跌宕起伏,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昂奋的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和时代的强音!再加上第二人称和反问句的运用,把读者感情的闸门一下子给打开了,于是汩汩滔滔,流泻不止。一遍遍读来,让人泪流不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出现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30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