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一、课外知识引入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二、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我提出两个问题:1、“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2、志愿军战士怀着怎么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审题,理出课文的两桥头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

三、朗读体验感悟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与大娘话别的情景时,我采用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学,这种“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话别,课文是透过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物来描写的。人物身份的不同,回忆的事例也不同,因此朗读的情感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紧扣重点字词如: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等,让学生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不同的朗读尝试。对大娘,怀着敬重;对消金花,怀着亲切;对大嫂,怀着关切。通过不同角色的朗读体验,深深地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四、培养想象力

  在上述对具体事例的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亲如骨肉的亲人,今天就要分别了。我指导学生依次朗读前面3个自然段中道别的抒情语句。然后用“情感引读”的方法引读课文后面3个自然段,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诱发学生的感情,并让学生怀着这样的感情接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如启发学生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课文后三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引导,让学生想象千千万万个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车站送行的情景,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把握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结束时,引导学生再次审题,并思考: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注意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的“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聚成伟大友谊”的中心得以显现。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30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