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chenguang 发表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深沉而又不乏激情的老师!在老师与学生共同的挖掘中,父与子身上那人性的光辉熠熠闪光。老师紧紧围绕本文,紧密结合重点词句,既烘托了伟大的父爱,又扎实地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在咬文嚼字中,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父亲深沉而博大的爱,感受到的是儿子对父亲无限地依赖与信任,感受到的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感悟中有朗读、朗读中有指导。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津津有味地品味着“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慢读,读出了时间的漫长与挖掘工作的艰难;快读,读出了父亲的急切与疯狂!就是在这种别样的朗读和体会中,被父亲感动着,被作者别具匠心的写作感染着。
读中学写,更是突出了读文教学的更高境界。对父亲外貌、神态及动作的细致描写、扣人心弦的父子对话,在教者着力的渲染中,孩子懂得了什么叫精雕细琢!于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者精心安排了这样一个练笔:请你以在场的某人的身份(可以是曾劝阻父亲的警察、也可是14个孩子的家长)可以对这对父子说点什么,也可以是想象他们之间会怎么做、怎么说,注重学习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的写法。
我清楚地记得,有两名男同学(李岱娇和兰琦)读他们当场写的小片段时,作为班主任的我都禁不住暗自为他们叫好!如果不是情感的动容,是无论如如不会有如身临其境的想象,如果不是对文中写法的理解,更不会有如此生动的描写!
总之,隋老师这节课很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 )度。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对课堂的驾驭,优秀的朗读功底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语文课堂 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http://xinqiao.jlysy.cn/KX_blog/user1/zhaochenguang/archives/2006/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