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学会看病》教学三步曲

《学会看病》教学三步曲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文章乍读起来没有什么,没有激人奋进的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辞藻的引人注目。一路读来,一路教来,让我和孩子们漫漫的深深的感动于母爱的伟大。

                母爱有声 读中体会

文中的人物对话极多,长短不一的对话支撑文章大部分。如第二段只有简单的五个字“‘你病了。’我说。”看似简单的母子对话如果孩子们只是这么一读而过,只会“读过连地皮都不湿”。一定要让这深深的母爱浸润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你病了。’这位母亲会怎样说这简单的三个字呢?”

“我们又应如何来读呢?”

片刻之后,一只只小手高高擎起。应读出担心、担忧、心疼、语重心长……

“你就来担心的读一读!”“你就来语重心长的读一读!”

小手又一次高高擎起。

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注入了鲜活……

母爱的声音溢满教室。

我的主动性一下子嫁接到了学生心理。

反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对话的课堂,课堂是向学生开放的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会朗读的课堂,语文课堂更应是读与思紧密结合的课堂。读于思,也只有读与思才是走进文本的敲门砖。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读书,深入思考,积极的表达,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到学生手中,注重孩子们的自读自悟,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事、有趣的事,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命和活力!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这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心灵感悟  情定课堂

“儿子自己看病去了,妈妈的心却一直都没有放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呢?”我饱含深情地提问到。

 “这是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这是一颗紧绷的心!”

“这是一颗缩成一团的伟大的心!”

“这是一颗在流着母爱血的心!”

“这是一颗……心!”

孩子们的心灵之音斟满课堂。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此,《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价值、态度”。“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学这类课文,以课文的“情”为基调,以自身真挚的“情”拨动学生的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师生情感的介入是语文阅读教学升华。

学会看病   学会生活

“同学们此文的题目《学会看病》,学完了文章你学会了什么呢?”

“我学会了自强自立。”

师攥紧拳头,振动手臂做出坚强之态。

“我学会了如何独自面对生活。”

“对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师附和着。

“我学会了理解父母的苦心。”

“还要学会感恩,昨天可是母亲节呀!”师语重心长的说。

“我学会了读好书、做好人。”

心灵奏出的生活凯歌高唱着。

看着幼稚的脸庞,听着发自肺腑的心声,我把微笑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大部分学生读后可能只会停留于文字的表象。我们教师就是要引领、点拨。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材,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动作……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它们迅速发酵后再由每个个体传递给大家。让他们激动着我们的激动、感动着作者的感动、收获着他们的收获、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是教育的真谛。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http://blog.cersp.com/67701/766736.aspx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08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