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六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六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六
(语 文 课 堂 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毛主席在花山》听课笔记
人教版第10册 洪淑清执教
(一)
导入新课后,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考一考,考考生字读音,考考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这又是洪淑清的一个新招,不错,再加一个☆.
(二)
许多老师都觉得像《毛主席在花山》这样的课文,小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我注意到,本节课上,学生的情绪就上不来.很显然,这样的课文内容,离小学生的生活远了些.
选文时,政治性,思想性要考虑,但若过于强调,学生学不进去,又有什么用
(三)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文本其他方面可利用的价值.
我与洪老师探讨后,觉得本文在写作特点上,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可值一提:
1,文章写作顺序:教参已述,此略.
2,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像本文那样选取几件不同的典型事例,去反映人物的品质.本文是一人三例的写法.
3,细节描写,如:
(1)第3段: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出来的香烟又放下——写出了毛主席思考时的动作,神态,由此可推测到他认为乡亲们到别处碾米,这事是很不妥的.
(2)第9段: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这样写,很符合人物的动作特征,使人物鲜活了,不显得那么干巴,呆板.
从细节处写,即具体写.
4,段间过渡自然,如:
(1)第9段末村长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通过第10段首句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玉米的簸箕回到花椒树下的碾台,过渡到毛主席让警卫员去沏茶水这件事上来.
(2)第13段开头,用这时候作过渡语,把课文的内容从沏茶转向推碾上去.
(四)
教学与做人是一个理,一定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地用教材,让学生学有所得.
黄浩生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191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