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课堂上不协调的声音——《梅花魂》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协调的声音——《梅花魂》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课堂上不协调的声音——《梅花魂》教学反思


 

一:教学片段

今天第一节课我上常规课教学观摩课,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梅花魂》。我想自己作为教学校长,理所当然应该为老师们做一个引领和示范。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从而表达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在激情朗读的同时,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外祖父”的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在课堂上,我很投入,同学们显得也很投入。文中有一条线索: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人唏嘘不已。课文品析进入了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便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我问:“课文中‘外公年纪太大了……’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一同学说:“外公年纪太大了,行动不方便,所以回不了祖国。”另一个同学说:“外公年纪大了,身体肯定有病,从东南亚回到中国,路途太遥远了!”还有一同学说:“外公在星岛住习惯了,回祖国太不方便了。”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些回答我比较满意。

突然,一调侃的声音在下面响起:“外公年纪太大啦,晕车晕船晕飞机,要歇菜啦!”接着还“呵呵”了两声。

我顿时恼怒起来,是谁?谁那么无聊?我悄悄看了看听课的老师,似乎没有老师在意这句话,或许是这孩子的声音并不大,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我迅速调整了一下情绪,说:“是啊,外公年纪太大了,体弱多病,经受不了舟车劳顿,他回不了祖国,因此他——?”“哭了……”同学们答。

二、教学反思:

课后,我对课堂上的那个不协调的声音极为恼火,想想这样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为什么就没有激起那孩子的共鸣呢?在这样一个严肃的课堂上居然开玩笑?

平静下来后,我开始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想一想那不协调声音的出现问题究竟在哪儿:

1、 如何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华侨老人常年旅居海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对于旅居海外的生活似乎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远,而一个孩子对年老的人落叶归根的思想似乎也无法理解。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和感悟外祖父的情感呢?按我的教学预设是通过朗读来感悟,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孩子感悟到了,但是通过这个不协调声音的出现,我想我的这个片段的教学是失败的,我没有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更没有拉近外祖父与学生的距离。

如果能在课堂上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我”就是那个外孙女,外公就是“我”的外公,课堂会怎样呢?同学们把文本上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成自己的外公,然后去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大了……”同学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是流动人口子女,大部分来自四川、重庆,如果拉起“想家”的话题,我想是会引起共鸣的,想象一下老华侨离开家乡几十年,眼看将要葬于万里之外的异乡,会怎么想呢?或者可以创设“我”就是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年少时为了求学漂泊海外,然后成家立业,多少次曾经站在海边向祖国了望,却回不了自己的家乡。年老后有了回乡的希望,但却动不了了。课文中“外公年纪太大了”的“太”充分说明了外公的年老。这时,可以让同学们朗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这样,也许那个不协调的声音就不会出现了。而这首诗,在我的教学预设中被安排在整堂课堂的结束。其实,课上到这里,应该有一个小小的高潮出现。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如果老师的引导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何愁撬不起情感这个“地球”呢?

2、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错位?

因为是一节观摩课,我在一时听到这不协调的声音时,最先感受到的是恼怒,再就是羞愧。课堂上出现的这小小的插曲,似乎很不应该,于是自己不予理会,很快地掩饰过去。其实后来仔细想想,这孩子理解并没有错,外公年纪大了,确实会晕车晕船晕飞机,只是这孩子说话的语气不对,他的“要歇菜啦”这句话来源于生活,只是因为课堂上感情的激发没到位,导致了玩笑话的出现。而就在孩子思维处于偏差时,作为老师的我并没有予以理会,从而错过了教育的良机。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预设和课堂生成发生错位时,教师如何用自己从容的态度、灵活的机智,去化解、去启发、去引导呢?这永远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去磨练的。教学的真正价值,是在学生思维出于愤悱状态或者一时犯错之时,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纠正思维的偏差,达到更高的境界。

3、 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梅花魂》是一篇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了外祖父以及作者对祖国深深地爱。教师在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精妙的同时,应相机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语文本身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一篇篇德育教育的教材,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我想,课堂中那不协调声音的出现正印证了我在课堂上德育渗透的失败,这应该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187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