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珍珠鸟》中的“和谐”与“矛盾”

《珍珠鸟》中的“和谐”与“矛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珍珠鸟》中的“和谐”与“矛盾”
            
                  县里举行优质课评选,我有幸参加,所讲课题为《珍珠鸟》。冯骥才是我所景仰的当代作家,这篇《珍珠鸟》更是我喜欢的钟灵小品,吟咏朗诵已无数遍。查阅了一下《教师教学用书》,资料提示和我理解的差不多,于是我很快便将文章的主要目标设定为“美读课文,感悟作者与珍珠鸟之间温馨、和谐的情感”,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培养他们爱护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上课时一切都很顺利,师生互动,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教师神采飞扬。但在点题深化的时候,不成想竟出了意外。以下为该教学片断。
                  师: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有成就感!合上书,你是不是还能回忆起文中的精彩描写?
                  (学生背诵的大多是第14自然段的语句。)
                  师:这些语句都是描写小珍珠鸟的,多么温馨的语句呀,可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忽略了什么?
                  (我故意在“小”字上加重了语音,学生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图。)
                  生:我们忽略了两只大珍珠鸟。
                  师:大珍珠鸟看到这温馨和谐的画面,会怎么想?如果大珍珠鸟能从笼子了钻出来,它们会不会在作者的肩头睡着?
                  生1:它们一定也会像我们一样感动的。
                  生2:它们想:多有爱心的主人呀,我们真幸运!
                  ……
                  在同学们一片陶醉中,一个男生“呼”地站起来,大声说:“我不同意!大珍珠鸟一定不会这样想!”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吗?(因为有听课老师在场,我只好示意他说下去。)
                  “一开始,小珍珠鸟飞出来时,‘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可见,大鸟并不信任人类。我想这两只鸟在被送到作者家之前,一定受到过伤害,我们这儿就经常见到这样的事儿!再者说,假设被关进笼子的是我们人,笼子外是另外一种巨型动物,我们会不会趴在它肩头睡着?我读过《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就有这样的经历!”
                  ……
                  刚开始,我还有些埋怨这个孩子“节外生枝”,可听到这里,他的“假设”却使我心中凛然一震:所谓温馨,所谓和谐,也许真的只是我们人类的一厢情愿!
                  后来,我又听了几节和我同题的公开课,执教者几乎不约而同的歌颂这“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教师教学用书》课文探讨第一条),有位老师还出示了大量的人与猛兽合影的“温馨”画面,并陶醉的说:“多么美的画面,人兽和谐共处!”
                  “鸟憩人肩”“人兽合影”就是真的和谐吗?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很久以来我们片面的解读了文本,我们忽略了《珍珠鸟》和谐外衣下隐藏的种种矛盾,以下是我在对文本细读后所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语句,并从其前后行为的矛盾“怕”和“不怕”开始探究,然后很容易的找出原因:是作者的宽容消除了小珍珠鸟的害怕心理,并创造出了那“和谐的一幕”。而大珍珠鸟的“怕人”“生气”
                  和“再三呼唤”却被我们忽视了,即使注意到,也往往认为文中大珍珠鸟的作用只是起铺垫烘托作用。我记得有位老师执教此课时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大珍珠鸟生气时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珍珠鸟又会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你觉得最后谁会说服谁?”在教师的“引导”下,结论自然如教师所愿。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首先是囚禁与自由的矛盾。大珍珠鸟只能生活在“笼里”,而小珍珠鸟主要生活在“笼外”。其次是经历复杂与简单的不同。大珍珠鸟是“朋友送”的,也许是在丛林中被捕的,也许是诞生在别人家而主人养厌了的等等;而小珍珠鸟就诞生在囚笼中。从而可以联想大珍珠鸟可能是有过自由生活的,在顽劣的弹弓和狰狞的枪口下、在玩弄伤害与挣扎中生存下来的;而小珍珠鸟是在作者的呵护和照料下长大的……这些处境方面的不同,势必然会造成大小珍珠鸟之间对人类情感的矛盾:一个怀疑恐惧、胆战心惊,一个信赖大胆、无忧无虑。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鸟儿的安全时刻受着来自人类的无数威胁。作者笔下的小珍珠鸟对人类越是轻信,现实世界中的大珍珠鸟担心的“呼唤”就越殷切;文中人鸟共处的和谐场面越理想化,真实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就越明显。
                  正如学生所言,如果置换一下,生活在笼中的是如格列佛一样的我们,笼外是巨大的异类,我们就更易理解这一切。因此,文中描述的、教师所展示图片中的和我们所说的和谐是“大矛盾下的小和谐”,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第二,人表面的“关爱”与潜意识里的“玩赏”之间的矛盾。
                  我们常常把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上升为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极致”,但冷静的想想,作者所写“他和小珍珠鸟之间的和谐”能泛化为“人与一切动物之间的和谐”吗?文本中没有透露这样的信息。作者只是将自己与家养的鸟儿之间的琐细故事捕捉于笔下,性灵之动,诗意地阐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罢了。
                  深究起来,作者对珍珠鸟的爱更多的是“喜爱”,这与中国传统文人对花木鸟虫的爱,与许多养鸟有道的人对鸟的爱是一脉相承,“关心”有之,“敬重”却少,正如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对自己的“小家伙”——犬子犬女一样。这种爱以人为主宰,潜意识里的是一种“玩赏”,对象是可供愉悦可资消遣的小玩物,比人类小若干的小玩物(要不然人与猛禽巨兽之间的此类故事怎么那么鲜见于文呢)。文中有一个很传神的句子:“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球儿”是可以把玩于股掌之间的。当然,这种情感也是正常的,而且比之伤害折磨更值得提倡。我也不是旨在批判作者是在欣赏“囚禁的美”,因为我知道作者冯骥才是一位热心的文化保护者,一位有责任心的作家,在无数人居高临下的傲视自然、漠视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环境下,作者的所作所为倒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只是认为,我们不能误导学生,不能把这种情感错当成真正的“爱”,把文中人鸟相依相偎的情景泛化为“真正的和谐”,继而把所有的“与兽共舞”视为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以敬畏和尊重为前提的,包括敬畏比我们弱小的生物和尊重生物的一切生存规律、生存需要以及生存自由等。只有漠视和玩赏,没有敬畏和尊重,就只能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以生命的惨剧。“昆明动物园老虎伤人致死”事件背后凸显的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人们对动物的态度问题!
                  综上所述,文中显现的是不考虑其他生物处境和情感下的“以人为中心”的和谐,与真正的和谐相差甚远。借用文中的语句,只有做到真正的“不去伤害”“不管”“不去惊动”
                  与我们共存的生命,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的环境,给它们自由的空间,让它们按照它们而不是我们的的方式生存,并给予它们充分的平等、敬畏、尊重、信赖,才能创造出真正美好的境界!
                  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明白的“真正的和谐”!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182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